高考错一字扣一分你写错字可不要怪电脑!

如题所述

6月7日,高考再度开考。因为恢复高考40周年的缘故,今年的高考格外引人注目。说句实话,到了进入考场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如果一定要抓住临门一脚的机遇,那么只能有一句叮咛,就是“别写错别字”了。

别小看考场上的一个错别字,语文作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可能带来1分的失误,也会让考生和完美的“满分作文”失之交臂。

就拿上海来说,已经好几年没有“满分作文”了,倒不是学生作文水平欠佳,而是总有错别字当满分路上的拦路虎:上海高考作文规定,每1个错别字扣1分,因错别字扣分最高扣满3分。就算阅卷老师有心想给满分,可是作文中的错别字总是拦也拦不住,仔细一看,总能找出一两处,纵然可惜,但也无可奈何了。

当学生时,错别字让你与满分作文、心仪高校失之交臂;工作以后,错别字仍然能够让你错失机会和荣誉。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就规定,参评作品中要是有一个错别字,那就不能评一等奖;要是错误出现了两次及以上,对不起,再好的作品,也将失去评选资格。


某年,某家报纸的参评作品获得一等奖,可还没公布就被拿下了,原因就是文中有三处“迁徙”,前两处都是对的,第三次却写成了“迁徒”,于是这部作品被紧急改成了二等奖,还成了因小失大的反面教材。

对此,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


以前在评审中对文本要求不太高,致使一部分虽有较高新闻价值但却带有文字硬伤的作品最后进入获奖名单,损害了中国新闻奖的声誉。改革就要下重典,警醒整个新闻界。

“迁徙”成了“迁徒”、“温暖”成了“温暧”,一看就是五笔输入法造成的错误;“公正”成了“公证”、“敬业奉献”成了“精液奉献”,则是拼音输入法带来的尴尬。


有人把错别字的爆发归咎于电脑和技术,正是太过简单和便利的输入条件,既造成了匪夷所思的错别字,也让人在真正想书写时,提笔忘字。大概是出于代偿的心理,这几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才如此火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