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滨海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滨海园区规划可开发用地达40平方公里,比上世纪90年代初的温州建成区还大得多。温州开发区计划分近、中和远期开发,近期的起步区为6.5平方公里。
在滩涂上兴建工业园区,难度可想而知。滨海园区正式启动时,温州开发区要着力解决钱和人两大问题。首先是钱,开发区向银行借贷3000万元,作为先期启动资金;其次是人,开发区从管委会内设的各部门借调四五十名干部,租住在当时海滨镇沙北村一简陋的民房里,着手政策处理、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工作。
园区进场施工时,连片都是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滩涂,机械设备一时无法挺进,大家便头戴安全帽、脚穿橡胶鞋,硬是开辟出一条通道,才将第一辆工程车开进去。紧接着,善于打硬仗的武警和海军方面的工程队来打头阵,一边在河道、池塘上搭建钢架贝雷桥打通道路,一边组织重吨位工程车运送矿渣。一向沉寂的滩涂上车喧人闹、机械轰鸣,滨海园区建设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只有土地平整出来,才能尽快地引进企业。滨海园区内平均要填培四五米高,而矿渣全部来自五六公里之外的元宝山。仅起步区的培土,工程车来回就跑了近100万公里,工程之浩大为温州有史以来所罕见。  银行贷款对滨海园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温州开发区采取“滚动开发”的办法,园区开建时就展开招商引资活动。结果,起步区开建不久,首批企业就陆续进驻建厂施工了,企业缴纳的土地款、设施配套费等,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园区的后续开发建设上来。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原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目前滨海园区已开发的区域内,已开工生产的企业达100多家,另有100多家正在建厂房或拿到了土地。去年,园区的工业产值已达90多亿元,相当于温州开发区的三分之一。随着园区开发向纵深推进,区内道路交通越来越网格化,组织机构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生产厂区、文化娱乐区、商业区和生活区布局也更加细致和人性化。
“人民给我一片土,我还人民一座城。”温州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展望未来时说,滨海园区要成为温州改革开放的高地,企业自主创新的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滨海园区2010年开发规模可达20平方公里,2015年计划扩大到40平方公里,到2020年将从目前的东海堤塘内的滩涂开发向堤外的海滩延伸,面积可达60平方公里。园区不但可以吸收温州企业,还要吸引在外温州人回乡投资创业,招引外地大企业、跨国公司来筑巢。
滨海园区像一颗镶嵌在沿海产业带上的璀璨明珠球,它在温州及周边地区发展中的辐射示范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