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医学职业精神?

如题所述

如何培养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医学专业的性质、任务及医疗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医疗工作者提出的医学职业标准和医疗行为规范;是医务人员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问的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医疗管理医学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技巧、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对医学生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是人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对生命的关怀。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教育,德育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医学生作为我国医学卫生战线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其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卫生行业整体道德水平。重视和加强医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 
  一、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德价值出现了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各种观念的撞击与交替,给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新情况。在这样具有大转折的医疗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求过硬,职业道德上更要过硬。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要有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没有这一思想做基础,医术再高也是空谈。正如全国劳模俞卓伟院长说的:“有德无医误患者,有医无德害患者,有德有医救患者”。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从卫生行业特点和医学生特点出发,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仍处在教育阶段的未来从业者,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职业道德意识,也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二、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途径
  1、明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德育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来看,理论教育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美国医学会医学院校处及美国医学院校协会于1998年5月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加强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美田绝大多数学校已认识到有必要把职业精神看作医学生教育的关键因素来强调,纷纷开设了有关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的正式课程。
  同时,他们还明确地强调了医学院校教学中职业精神的属性,即个人兴趣服从于忠者的兴趣,坚持高尚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响应社会的需要,表现出核心的人性的价值。这对于我们当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