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如题所述

  -如何留住员工
  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HR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HR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时候,总有一大批优秀的员工弃司而去,留下众多的岗位空缺,让HR们望洋兴叹。然而,更让 HR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于是,也总能听到HR们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 招聘优秀员工难,用好优秀员工难,培养出优秀员工更难,而要留住优秀员工却更难。我们知道,员工离开公司,必然有员工的理由,也许并不算充足,但总是已经足以让员工离开公司、另谋高就。那么?是不是每位员工都是不安分守己的,都想不断地变换公司,都以换公司换得越勤越好,越多越引以为荣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HR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公司工作满一年或是两年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较为熟悉,而且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离开公司,但一旦他们决定了要离开公司,就一定很难再挽留。因此,作为企业的HR们,要想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首先要弄清他们离职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的优秀员工扔下我们撒手而去呢?
  一、外因
  1、求职高峰期诱使员工离职。每年春节后的前两三月,即是员工求职的高峰期,一年过去,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于是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此时大量补充人员,因此,人员需求量较大,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量的求职机会将会诱使员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2、企业互挖墙脚唆使员工离职。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即开始着手挖同行或其它企业的墙脚,而员工一般在春节前不会离职,因为还有年终分红要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春节后,年终奖在手,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3、外来压力迫使员工离职。一开始,员工们也许并没有离职的念头,但是,当看到别的员工跳槽成功,拿到较高的薪水、有更好的发展,或者员工身边亲近的人不断在其耳边鼓噪、施加压力时,便会不自觉地两相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跳槽成功的员工更有能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员工们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跳槽。
  二、内因
  影响员工流动的内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很难一下子概括完全,笔者经过筛选,重点归纳为以下几条。
  1、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在世界名企诸如通用诸如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国内众多优秀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海尔文化,比如说万科文化,它们都成为了求职者趋之若即的品牌文化。
  2、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是少数员工感到不适应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们还会进行自我调整,但如果是多数,员工就不仅不会进行自我调整,还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时间久了,就会对领导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没有了乐趣的工作,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
  3、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当是迟早的事了。
  4、企业薪酬水平。笔者在面试时,众多的求职者在谈到择业标准时基本上都会谈到三点:
  a、工作得开心;
  b、大的发展空间;
  c、好的薪酬待遇。
  可见,不管你承认与否,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也将生存需求排在了首位。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
  实际上,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相对次要,也能很好地得以解决,而真正影响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还是内因,只有解决好了内因,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一、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员工是却很难看到这些,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你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才能确保你的流动率不至于过低了。
  二、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既使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诸多优点,到最终,还是会考虑从外部招聘,在他们眼里,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事实上,这对员工的打击相当大,当员工觉得公司缺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就缺少了向上的动力,这样既不利于激励员工,也不能很好地在团队里营造竞争氛围。
  2、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3、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海尔的张瑞敏曾对他的管理人员这样说过: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还是不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可见,对员工的培训是多么重要。有的企业也不是没想过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就得有投入,因为舍不得投入,而不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实是得不偿失。松下公司就非常看重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松下幸之助懂得,投资在大脑的钱比投资在机器上的钱能赚更多的钱。而培训的方式也可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善于开动脑筋,你就会发觉,培训可以无处不在,可以随时随地,现在流行的一分钟培训就是较好的佐证。
  三、企业领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领导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同样,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管理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的稳定性。笔者因职业关系,与员工接触交流较多,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管理人疑心较重,那么这种猜疑会一层层地往下传递。诸如,老总不信任副总,那么副总也不会信任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不信任主管,那么主管也不会信任员工。在一个没有信任的团队里工作,员工必定会感到窝心。所以,用人的原则是:用他就坚决信任他。
  2、别说员工的不是,尤其是在背后。员工都讨厌领导在背后批评自己,就算是善意的也不行。实际上,当着员工的面批评另一位员工,将会适得其反。
  3、别轻言承诺,但一旦承诺,风雨不改。很多领导人为了笼络人心,总是会许下一些承诺,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承诺往往不能兑现,而我们的领导人对此也并不在意,觉得无所谓,但我们的员工却不这样想,他们会认为领导言而无信,也不会再轻易相信你。真到那时,领导想要改变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可就难上加难了,员工有了困难,有了想法,也不会告诉领导,日子久了,得不到适当的渲泻,到最后,导致的必然是员工选择离职。
  4、敢于承担责任,更敢于为员工承担责任。我们很多领导,为了树立自己在更上一级领导或员工心目中的威望或是保住自己的颜面,往往将自己犯的错误也推给员工承担,更不要说为员工承担责任了。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暂时的威望或颜面可能是保住了,但日子一长,在员工心目中丢掉的可能就不是威望或颜面那么简单了,失去的必将是员工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5、记住,员工是对的,员工没做好不是员工不优秀,而是我没给员工足够的支持。也许这句话初听起来感觉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如果员工没做好,领导们总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给员工以更多的支持,给员工以更多的帮助,员工必然会从心里感激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只要员工真正投入,相信一切困难都不能再称之为困难。
  6、对将要离职的员工,别对他另眼相看,别把他当小偷。有的企业,在员工在职时,恨不得员工多做点事,多涉及一些工作,而一旦员工提出离职,就对员工严加防范,生怕员工将公司重要资料带走,更有甚者,还请其他员工对之进行监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今天你让A员工监视B员工,明天你就可能让C员工监视 B员工,这样对B员工及其他在职员工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对A员工的影响。再说,员工如果真能带走公司重要资料,只能怪你平时的保密措施没做好,没有未雨绸缪。所以,千万别对离职员工另眼相看,否则,你损失的就不仅仅是A员工对你的信任,你损失的有可能是整个公司在职员工对你的信任。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如果你是物业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楚物业行业的薪酬水平,如果你是房地产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另外,对于不同行业有共性的岗位,你还得清楚社会岗位水平,比如是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岗位,你除了要清楚物业行业这个岗位的薪酬水平外,你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清楚其它行业该岗位的薪酬水平,因为,这些大众化的岗位本身并不受多少行业限制,如果你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既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也不会对该岗位员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2、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既使高出其它岗位较多也无所谓,要拉大岗位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我们说,普通员工流失,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重要的、核心的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奖惩分明、重奖重罚。对对企业有重大突破的员工,不妨对之实行重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员工也会计算收入),另一方面,对员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知道,只要有付出有贡献,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卖力。
  五、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
  1、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很多企业,对离职后的员工,不是一脸不屑,就是不闻不问。实际上,离职员工是公司的又一种财富,是公司的潜在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他对公司的宣传,胜过公司自己为自己所做的宣传。同时,联络好了感情,如果该员工在外提升很大,以后还可以重新挖进公司,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可观的人力资源收入。
  2、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打电话,也许只是花掉你几分钟时间,但你不仅能感动离职员工,最重要的是,你更可以以你的实际行动感动在职员工,感化潜在的离职员工。
  3、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优秀员工愿意重返公司,是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如果他们重返公司,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回来的还会有“晕轮效应”,其对在职员工心理上产生的震撼,也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1
在人才问题上,我们招人时,往往考量的是这个人能为我做什么,但是我们能为这个人做什么却考虑得少。
当我们转变思路,多想想我们能为自己的人做些什么时,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假如我们有能力培养人才、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时,我们就不会过分依赖于从人才市场上直接挑选到能处处都让我们称心如意的人。毕竟没有哪一个学校会专门为我们的企业需求或者我们企业家的喜好来量身打造学生,也不会有哪位学生愿意被这样教育。我们自己需要的人,最终还是需要自己进行培养和教导。我们可以看到,顶尖组织,都是自己培养人才的绝佳范例。

同时,我们必须增强企业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假如我们只是简单地用饭碗来吸引人,那只能吸引到混口饭吃的人。这样的人就会表现出缺乏责任心、阳奉阴违、难以管理。因此,我们更应该像顶尖组织那样,用事业的价值来吸引人,吸引到有事业心的人、愿意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自觉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最后,用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来影响人,灌输我们的企业理念,打造企业的行事作风、工作作风,提升员工的自觉性,营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这是帮助我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因素,也是帮助我们有效管理的绝好方式。
当一个企业既有伟大的理想,有强烈的追求卓越、追求基业长青的欲念时,会更加在意社会责任和对客户负责,这正是我们治疗当今商业乱象的良方。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通过目标理想来吸引人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通过教育培训来培养人才,给他们以成长空间;通过企业文化来聚拢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这正是解决我们企业内部问题的法宝。——教导模式;通过教导模式来经营和管理的组织,称之为——教导型组织。
第2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留不住员工的胃

第3个回答  2021-01-27

公司为什么留不住员工?原因会是什么?

第4个回答  2018-05-23

总的来说,我认为导致企业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企业、员工自身及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

一、企业方面的原因马云曾经说,员工之所以离职,不外乎两个原因:

也就是说,马云认为企业之所以留不住人,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薪酬待遇没有吸引力,或者是企业让员工感到了委屈。

先来说说薪酬的问题,今天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生活成本也不断提高,员工特别是人才也越来越看重企业的薪酬水平。可以说,薪酬水平是影响员工是否能留住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企业老板必须要正视这一点而不能自欺欺人。

华为这些年之所以高歌猛进,是与能够用强大的薪酬优势吸引和留住大量优秀人才紧密相关的。任正非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高薪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不但提供有足够竞争力的薪酬,华为还有系统化的非物资激励的手段来留住人才。

再来说“心有委屈”,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企业缺乏公平的分配机制,“不患寡而患不均”,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人才感到怀才不遇;企业提供的事业平台太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者认为大材小用;企业管理混乱,工作氛围差,员工工作得不到领导认同;员工不认同公司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总感到很累;跟直接上司合不来……可见,企业导致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分析本企业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针对性地加以改善。

其中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根据盖洛普公司长期调查的结果,直接上司对员工的忠诚度影响最大,很多员工都是被糟糕的上司“赶走”的,然而这些上司往往还浑然不觉,总觉得是企业的薪酬太低所导致的。

因此,必须加强对经理人的教育,让他们充分地意识到自身对留人的影响,如果这一关口不把好,企业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往往也可能事倍功半。

分析了企业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我们来看看企业留人主要的应对策略。概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四个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文化留人”(据说这是首富王建林总结出来的,的确精道!)。在企业界,百年惠普公司可以说在留人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员工方面的原因

员工离职率高,除了企业方面的因素,员工自身也有一些重要的原因。

对组织的归属感普遍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员工生存、发展的机会非常多元,对企业的依存感与归属感普遍降低,导致员工对离职、跳槽有一种习以为常无所谓的心态,甚至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一个人在同一家企业工作太久,还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没本事跳槽”!

心气很高又受不得委屈。职场不是家庭,在家里父母可以容忍你各种耍酷,然而在工作中,别人就不会那么迁就你,有些领导会直接批评你的工作不到位,不少人受不了气就以离职来应对。

心浮气躁且急功近利。如今整个社会都似乎成了一个名利场,人心浮动,很多年轻的员工急于成功,耐不住寂寞,不愿意一点一点地努力,往往在一个公司做一段时间不如意或者没达到心理的预期就跳槽,总希望找到所谓“理想的平台”可以立马获得成功。原来我们说“二八原则”:一个社会中成功的人只有20%左右,80%左右是平凡之人;在我看来,鉴于很多新生代员工因为优裕的生活基础、生逢盛世的幸运,不愿吃苦又不能吃苦,将来很可能会出现“一九原则”:即10%奋发进取、埋头苦学苦干的新生代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90%心浮气躁、不愿意下真功夫的新生代,在韶华逝去后会成为这个社会的平庸之辈,比之于上几代,他们相对于同辈成功者的生活质量落差会更加巨大。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人是环境的产物,没有一个人能摆脱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天可能算得上建国后最好找工作的时期之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抢夺进入白热化。除了应聘毕业生,今天但凡有些工作能力和经验的人,只要不是特别挑剔,都能比较容易地找到工作,这就为员工的频繁跳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员工流动率大大提升的同时,也苦了很多的中小企业,他们基本上都成了人才的“黄埔军校”,刚刚培养好的人才就跳槽了。然而,受制于招人难的困境,原来还高喊“打死也不招应聘毕业生”(因为他们总是把第一个企业作为跳板)的民营企业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无情的现实。

那么,如何来应对这种局面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把好入口关。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稳定性问题。比如对于新生代员工,招聘时特别需要关注应聘者:最喜欢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3-5年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求职时最在意企业的哪些方面;最不喜欢的管理风格与上司特点。

进而我们在招聘决策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对员工稳定性的影响。

二是提高员工离职成本。为了不让员工把企业当“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企业需要设置一定的离职门槛、加大员工的离职成本。劳动合同中加入竞业禁止的条款(对重要岗位适用)。当然,企业要对等地付出更多的工资及补偿成本;建立培训赔偿机制。对于企业向员工所做的培训投入,员工在未达到指定任职时间内离职,必须赔偿相应的费用;对于非常短期就离职的员工,设置社保帐户转移办理的费用及时间门槛。

三是用“金手拷”策略留人。就是用长期激励的手段如股份、期权等留住人才。从几年前小米的雷军开始,再到华为等这样的大企业,在招聘中都大胆提出

一个新的观念:“我们不是来招聘员工,而是招聘事业的合伙人”,而且真正在企业内部实施了股权或者期权激励,非常有效地发挥了留用人才的效果。

过去只是一些大企业用这种“金手拷”的策略,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中小企业、创业企业都大量采用类似的策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