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是指本无其字,借同音字来代替它的造字法。如“其”字,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作“他”、“难道”等义讲。但这些含义很长沙窑“春水”诗词壶抽象,无形可象、无事可指、无意可会、无形可依,只得借同音字来代替。“其”为象形字,本义是“簸箕”。借用作文言虚词后,原义就渐渐消失了。后人又造“箕”字来表示“簸箕”。这种造字法称为假借。假借与通假有区别。假借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无其字,二是借后原义丧失。而通假则是本有其字,暂时用同音字代替,它的原字的本义不会丧失,借用的同音字的含义则稍有扩大。在汉语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较小,因而假借作为一种造字法在建构汉字体系中所起作用并不大,但它还是为汉字数量的扩大提供了简便易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