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生平经过哪些不幸的遭遇

如题所述

1、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2、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但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

3、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4、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5、1826年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

6、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7、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

扩展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参考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贝多芬的故事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来讲就是贝多芬一生中的际遇经历,狭义上来讲这是一篇文章,是俄国一个著名的作家撰写的有关贝多芬一生的简历,这篇文章的流传度很广,只是因为贝多芬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巨匠,而且贝多芬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的人,在中国的小学生课本上,教育部甚至还把贝多芬的一首《月光曲》以传说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中国小学生了解贝多芬大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贝多芬的故事几乎每个朋友都是耳熟能详了,他的人生际遇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他少年阶段很不得志,爱情没有光顾他,事业也没有垂青他,但是到了中年时期开始发迹,很多王公贵族开始欣赏他的音乐,贝多芬这个名字也开始在欧洲流行开来。

贝多芬39岁开始听力衰退,这是贝多芬的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聪是莫大的耻辱,这意味着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在音乐界闯出一番天地了,但是贝多芬毕竟不是常人,他竟然克服了身体和意志上的困扰,努力坚持创作。

除了耳聋,贝多芬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他的心脏病,冠心病胃病最后一起夺走了他的生命,可以说他整个晚年阶段就是在和病魔的抗争中度过的,所以贝多芬的故事也花了大量篇幅来讲这一阶段的人生,总的来说贝多芬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音乐天才,也是一个鼓舞人不断向上的精神支柱。

贝多芬的一生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也是命运多舛的一生,从后世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虽然拥有上天赐予的天赋,也拥有超越常人的音乐才华,却遭受到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病魔的侵扰,从他39岁听力衰退开始,贝多芬在命运转折点就已经出现了。


后世人形容贝多芬的一生总是离不开坚韧,悲惨这几个词语,的确,这位享誉世界的古典音乐大师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财富,这些财富不只局限于音乐方面的成就,虽然他的第九部交响乐足以流传千古,但是他对待疾病的态度,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后人应该学习的,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虽然在他出名后受到了很多王公最贵族的接见,但是在他创作的前半部分一直是靠朋友的接济,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所以贝多芬是一个没有爱情的人,他也没有子女,没有亲情慰藉这位音乐大师受伤的心灵,只有创作才能带给他灵感,才能带给她快乐。

每每当后人回忆起贝多芬的一生时总是扼腕叹息,总是抱怨天妒英才,上天对于这些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心生妒忌,不是没有给他们一个完美的家庭,就是没有给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贝多芬这两样都没有,看来上天太过嫉妒他的音乐才华,把原应属于他的一切都夺走了,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大伟岸,却又孤独寂寥的背影。

贝多芬死亡真相是什么

在1827年的时候,德国出现了一件令人感到伤心的事情:贝多芬离开了这个世界。贝多芬虽然是一个知名的音乐家,但是他在生前的时候并没有好的生活条件,他一直生活在贫困和疾病当中,他还曾经抑郁到要自杀。但是贝多芬最后还是坚持下来,只是他在1827年突然离世。很多人都很关心贝多芬的离世,有很多人都很关心贝多芬死亡真相是什么。

贝多芬雕像

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传言称:贝多芬的死亡是因为他经常喝酒造成的。贝多芬在55岁的时候就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肝病,这种肝病严重地影响了贝多芬的健康。但是英国的医学家则表示,贝多芬所患上的并不是肝病,而是一种风湿病,这样的一种风湿病到严重的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夺去人的生命的,贝多芬的死亡或许就和这个风湿病有关。这难道就是贝多芬死亡真相吗?

其实,在现在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美国方面曾经对贝多芬的尸体进行过检测,他们在贝多芬的头发当中找到铅,他们得出结论称:贝多芬就是铅中毒而死的。这样的一种结论之前推翻了很多人的猜想,但是他们并不能拿出具体的证明来,因此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结论存在质疑。

那么,贝多芬的死亡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现在已经举例贝多芬离世很多年了,现在的人想要知道这其中的真相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因此,大家有种种猜测,却不能说出哪一种猜测是真相。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一、童年的阴影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

二、母亲的辞世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连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对这个年经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一俟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经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接着似乎该是一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然而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随后传来了贝多芬的母亲辞世的噩耗。这使两位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令人遗憾地分手,从此再未谋面。四年后,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以35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而此时二十一岁的贝多芬尚在波恩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三、长大后失意的贝多芬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四、耳聋的打击

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拓展资料

一、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

二、个人作品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

(资料来源:贝多芬——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05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杰出的德国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的经历了太多的不幸:

1、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2、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但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

3、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4、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5、1826年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

6、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7、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

第4个回答  2016-04-02
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贝多芬在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也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达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贝多芬在此期间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
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6]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