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汽车文化的特点?

如题所述

纵观世界汽车的发展史,欧洲有着属于他们的小车文化,美国有着他们的皮卡文化。然而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却鲜少人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旺盛,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5年已达1.72亿,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汽车大国”,然而汽车文化的缺失却我们却不能把自己叫做“汽车强国”。那到底我们的汽车文化是什么呢?

一说到汽车,无论屌丝还是高富帅都会联想到车展,而一说到车展,那……满脑子都是车模啊~每次看到车展图片,模特比车亮眼,模特比车多,模特比车。不过现在车模已经少了很多啦~大家可以好好看车啦~而看什么车?中国有着很独特的汽车市场环境,比如说改装车违法、二手车交易量低、赛车运动落后、老爷车收藏更是无从谈起,很多人就怀疑中国哪有什么汽车文化?

1982年,昌河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用日本铃木ST-90V微型车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微面文化至此在中国大陆拉开了序幕。很快,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与超大的载物空间,微面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站在了浪尖上,成为了大多数人创业致富的首选。

考虑到定义汽车文化,是件细思极恐的事情,索性,我们就近翻开陆忠东先生2016版的《汽车文化》一书,开篇便给出一颗定心丸——是汽车和汽车产业,孕育了汽车文化,汽车文化又时刻指引着汽车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

而除了生意上的好伙伴,它更是在很快的时间内占据了大街小巷。居家出行,黄包车出租,爬雪山过草地似乎样样精通。然而,到了2003年,政府宣布因为微面前端没有碰撞吸能结构,必须停止销售,从此,“平头微面”成为了历史。

人·车·文化,从汽车搭载上我们的那天起,汽车文化便随之生根发芽。广义上看,就在你问“中国有汽车文化吗”这一动作发生时,汽车文化,就已经被你重申了一遍它的存在。

说完日井生活中的微面,我们再来谈谈官场上的汽车文化。没错,我想说的就是桑塔纳。上世纪90年代,桑塔纳可谓妇孺皆知,如果你说起小轿车,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概念,但说起桑塔纳,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便是桑塔纳的影响力。

诚然,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给个人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迅速带来了拥堵、污染和大量交通事故,当然这个锅不能汽车一个人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已然在汽车新能源领域奋起直追,这不免温暖了亲历中国汽车文化生根发芽的一代人。

如果要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寻找一个起点,那么桑塔纳的问世义不容辞的可以担起这个责任。1983到2012,这是桑塔纳走过的30年,是上海大众诞生的30年,是中国轿车工业国产化探索与发展的30年,更是老百姓实现轿车梦的30年。

国内逛北上广车展,出国观国际五大车展,这成为不少人出行出游的新选择;收藏修复老车,或者亲身尝试改装车,这样的汽车发烧友也逐年增多。以上,不都是汽车文化存在并向前发展的明证吗?如果说,地理是历史的第四维,那么我们的汽车文化之旅早已上路,滞留在原地的,恐怕只是少数没搭上车的徒步者。

但一开始,桑塔纳20多万的价格却无法让所有人梦想照进现实,当时的桑塔纳审时度势,踏准了中国轿车发展的节点,在公务车市场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时至今日,仍旧固执地无视中国汽车文化,便显得不合时宜。我们因为刚需,而购车、换车、关注汽车发展走向;因为兴起,而集结于车主俱乐部,或各种车友会、发烧友部落。

整个80年代,桑塔纳70%以上的销量用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车,90年代,它依然活跃在各级别政府大楼的门前,直到雅阁,别克世纪,A6等车型的问世,在官场上,它才终于算是有了对手,但桑塔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一直没有改变。

就像车迷们懂得为何MINI和菲亚特500之流可以风靡欧洲市场;Mustang和Camaro并驱争先;保时捷与甲壳虫渊源一样,有了历史的印记,冰冷的机械便变得有血有肉,也就有了属于它们的文化。

面对中国特有的汽车文化,请求同存异。事实上,世界范围内的汽车文化纷繁复杂,历史的、未来的、国家的、地域的;在形形色色的汽车品牌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技术文化等等面前,面对复杂,保持喜欢。来,笑一个!

汽车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款产品是个冷冰冰的机器,我们也无法揣摩它的感情。但当一个机器有了故事,有了传承,它便有了文化。微面与桑塔纳显然可以给我们讲太多当年的故事,也承载了太多藏人心底的情感。

因为迷恋,而改装、收藏、传承……曾几何时,你熄灭引擎,将孩子抱坐上膝头的驾驶座,大手握小手,小手紧握方向盘,你们欢笑着,窗外晴空辽阔……这便是汽车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延续。

中国的新车销量逐步走低,二手车时代即将到来,文化上的缺失还能让自己的产品在二手车市场上延续品牌忠诚度吗?缺乏传承与灵魂的车型能让年轻人说服自己来打开荷包吗?二手车市场上最保值,甚至比新车价格还贵的车型是哪些,厂家知道吗?我想他们是知道的,但目睹国内车展,厂家依旧在配合着刺耳的音乐和性感的车模吆喝卖车;某车企为了赞助球队的胸前广告不惜动用国家关系来与对手打得火热,我想他们并不懂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那么之后,我们还会迎来哪些汽车文化呢?中国的汽车文化将会怎样传承下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文化与归属感?在这个利益与颜值分别竞争的时代,会有多少汽车厂商能将文化带入汽车当中?也许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0
所谓汽车文化是通过长时间的讨论形成的。比如在欧洲,当时汽车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而且在一些国家,在1942年汽车才被解禁,汽车文化的争论也从来没有消停过,在德国有几个社会研究学者,,他们发现汽车速度可以挑战人对汽车产品本身发展的本性认识,,就是促进人的内部本性发挥和张扬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衡
西方汽车文化特点就是热情和专著
对于中国的汽车文化,专家的论调大部分是:中国汽车文化还处于早期、初期.更多的是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
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比如德国车,真的就能反映出德国人那种追求每一个螺丝钉都完美的较真性格。而日本车绚丽新潮,美国做派大气,美、日、德三辆车摆放在一起,性格迥然的区别一目了然。 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中国就谈不上民族独具的汽车文化。现在经常有人批评中国的汽车抄袭,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开始,某个产业刚开始的时候,模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行为。目前中国汽车业还处在学习积累的过程,将来肯定会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文化也会伴随着逐渐形成。
第2个回答  2019-12-29
山寨,强制报废,电动爹!!!
第3个回答  2019-10-30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 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汽车消费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谈论汽车文化是否过早?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降临了吗?与全球化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并发展?
经济观察报:说到汽车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通用、福特或者是吉普等企业和品牌的传奇故事,以及美国人对SUV大车的钟情等等,您认为汽车文化所包含的范畴有多大?
梁朝辉: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