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分类教学中渗透集合的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0
一、在认数中,集合思想奠定了基础

集合思想,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灵魂,一年级学生从进入学校学习,就开始认识数,为了让学生懂得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图形或者物体的个数与数一一对应,让进入一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数,同时也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图形或物体组成集合,数的个数也能组成集合,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虽然没有集合的慨念,但很多题与集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框图、圆形图、椭圆形图,都是采用直观的手段,利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集合图画来渗透集合的思想。引导学生找出圈内的物体具有的共同的属性来解决问题,每一次练习、每一次作业都离不开它。

数的大小比较也是通过两个图形或物体摆一摆、在方框里填一填,通过一一对应,比较谁多,谁少怎么填“>”“<”或“=”符号。

在学习20以后,在20的数轴上,找出大于10的数,小于10的数,就把这些数分成了三个集合,一个是由11、12、13、14、15、16、17、18、19、20这10个数组成的集合,一个是由1、2、3、4、5、6、7、8、9这9个数组成的集合,还有一个是由10组成的集合。

我们教师应首先感知到这些内容中存在集合的思想,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在适当的时候有意点拨,让集合思想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扎根。在解题的过程中让集合思想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思想。

二、在计算教学中,集合思想广泛应用

在教学加法3+2时,先数出3个物体,再数出2个物体,3+2就是把3个物体和2个物体合起来,教师引导时左手3个手指,右手2个手指,3+2就是把3和2合起来,教师把2只手合起来在连起来数,一共是5只手指,在来数一数物体,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就是集合中的并集。再如教3+2+4,

在教学减法5-3时,先数出5个物体,再在5个物体中数出3个物体,5-3就是在5个物体中拿出3个物体,教师用左手数出5个手指,在用右手在左手中减,让学生理解减的意义,减就是比原来减少,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3,就是集合中的差集。

在教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实际上就是集合中的并集和差集的反复交替应用,重在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