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如题所述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论证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不能判断谁的思想更胜谁的一筹,因为在某些方面这只是两位先秦圣人站在了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对人性的本质进行了阐述。在孟子的观点中,人性本善,但是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是每个人选择的结果,所以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非常轻松的根据自己的本性去行使善行。遵守自己的本性去行善的人,就是顺受其正,就得天之助,得人之心,就是正命,就是成功。不遵守本性而不行善的人,就不能得天助,不得人心,就不是命,就会逆天而亡。有行善者,有不行善者,“取舍”是孟子的学说的关键点,关键就是看你是选择遵从本性还是选择不遵从本性。所以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强调一个“求”字。我们可以用教养的哲学来形容荀子的哲学。他的论点是想表明,凡是有价值的、善的东西都是人通过努力而得到的产物。价值是来自于文化的,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正是通过这一点看出,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照荀子的观点所说,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都不是善的。荀子的观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拆开来看,即为人为。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这是自然。而对于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就是非自然,就是社会关系,就是文化和人为的产物。它就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们的精神所创造的。人就应当有社会关系以及礼数,因为是它们使得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来源:商业2.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