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去世,村民处理完后事,深夜来一百多人称是老人儿女,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说起钱老汉,自从外出创业之后再返回自己出生的这个小村庄之后,就一直住在村口自己修建的一座像小洋房的两层楼之中。它的外观非常醒目,村民们出村送货、采买回来之时都得路过这里,时常会驻足围观一会儿,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它看起来像是电视里面国外的那些房子,总之风格与村里其他的农舍都不太一样。

房子很新,主人很老。只有村里一些年过七旬的长辈们才认得当初孤身一人回村的老钱,当时他进村之后打开自己家那座年久失修、年龄得在80岁以上的破房子之时,旁边闻声而动的小孩子打起飞毛腿一溜烟跑回家,然后过了一会儿之后,一位拄着拐棍、步履蹒跚的老者踱进他没关的门打量了半天之后,突然激动地用颤抖的嗓子喊道:“你是钱老三家里的柱子不?你跑到哪里去了啊,现在才回来。”然后就开始擦眼泪。

老钱当年已65岁,邻居孙大爷比他大十几岁,当年他父母去世、钱铁柱(钱老汉的大名)外出之时的事情他都知道,不过那时他还不到30岁,已经是几十年之前的事情了。

之后这栋房子一直无人居住,在风雨侵蚀之中变得越来越破。包括孙大爷在内的人们都认为钱家不会再有人回来了,时间一久就连知道这户人家事情的人也不太多,也就只有像老孙头这样的人还能认出同样年近古稀的老钱。村民们对于突然于村中多出来的人总是未免会产生一些疑问的,特别是像老钱还是一个人回来的,身边未见妻子儿女,就更加好奇了。

只是后来一问,大家多少也失去了一些兴趣,钱老汉说自己就是一个一辈子没结过婚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就只有他一个人想回到出生的故乡安度晚年而已,至于其他的这几十年具体发生过什么事情没人知道。

他一共在村庄里面度过了五年,先是请了一帮人盖起了这栋房子,乔迁之时还请村民们吃过一顿饭,所有的人情钱都没有收,说是离乡这么多年,以此联络一下彼此之间的感情。

之后他便与当地普通的村民没什么两样,有时间出来四处走走看看,村里面的人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之类的他也会前去凑个人情,总之很低调也很安静的一个老人。起初大家认为他在外面见过世界,又没有婚姻儿女牵绊,肯定有许多的存款财富,可听他自己说,除了起这栋房子的钱以及一些供自己养老的钱之外,身边的存款并不多,这么一来,大家好奇的意识更少了,不过就是一个回乡养老的普通人而已,大家逐渐将眼光从他身上移开,各自又回归到各自平淡的生活中去了。

一个多月之前钱老汉病了,往县医院一送就再也没有回来,听说是肝癌吧,反正走得挺痛苦、挺凄凉的,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后来还是村长跟村委会一商量,三天前将他接了回来。然后从办葬礼到安葬都是村民帮其处理的,大家想着他也没有别的亲人,平时也与人为善,就当是做件好事,反正农村里的人也都挺朴实,当天还给办得比较热闹。

直到将老人送上山之后,大家还在他家里聚了一场开了个会。因为直到这时他们为老人整理遗物之时才发现了老人留下的遗书,里面告诉了大家自己预留的办理身后事的钱放在哪里,等自己走后这栋房子他想让村上变卖之后拿来资助村里困难的学生上学。村民们纷纷说他是个好人。

就在当天深夜,村口传来一群狗叫声,这意味着村里来了陌生人,动静太大引起了村民们的警觉,众人闻讯起来赶过去一看,当时全都愣住了,只见钱老汉家口口停了两辆大巴车,从上面下来了大概有一百来人。

他们全都聚集在老汉家外,正在商量着一些什么事情。村长前去打听,一百来人都自称是钱老汉的儿女,村民们才知道,原来,钱老汉这个人真的不简单,他早年一直打拼事业,可是却没有用于个人享受,而是多年以来一直在资助困难大学生读大学,就算是后来放下事业孤身回老家之后,依旧在从事资助工作,被他资助过的那些人互相之间经过联系组建了群,一直都在相互联系。他们都以钱老汉儿女自称,一直说要报答老汉,可钱老汉却说自己可以自给自足,让他们帮助更有需要的人,谢绝一切探访,就这么一个人生活在乡间。

直到有人说老汉去世,他们得到消息之后当天组织聚集,从四面八方赶来之后已经是老汉下葬的当晚深夜了。原本当地没有连夜上山看望才下葬的人的习惯,不过钱老汉家后山他的坟墓那,当晚灯火通明,这些人举着各种照明设备,赶到了恩人的坟前,哭声虽不多,可是个个脸上露出来的感激与感触却发人深省。

人生一世如同草木一秋,到底留下些什么给自己、给世人才是最有意义的呢,也许从钱老汉身上能得到一点不太一样的答案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因为这名老人生前一直用自己的积蓄资助贫困孩子上学,这些深夜到访的人都是受过老人资助的,在心里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所以会说是他的儿女。
第2个回答  2021-02-03
这些人都是老人当年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这些孩子非常感激老人当年的资助之恩,所以以老人的儿女自称。
第3个回答  2021-02-03
因为孤寡老人生前特别大方,是一个大善人,帮助了很多的孩子,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所以他们深夜赶回来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