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平为何被称为“龙舟之乡”?

如题所述

长在宗族间械斗恶习上的一颗毒瘤——乐平人的变味龙船赛
划龙船在中国民间已流传两千多年,一般是在端午节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运动。据史书记载,划龙船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乐平人划龙船历来是件喜忧参半的事,而且没有礼数,农历五月初五要划,十三要划,二十四还得划,赛龙船在乐平用万人空巷一词一点都不显得夸张。看龙船时,乐安河之两岸人头攒动,花团锦簇不见尽头,一点不亚于现在的足球看台。端午节看龙船数万人站在一起,人挨人人挤人。上些想揩油的小痞子们也趁机混在人群里,不时在年轻妇孩子身上蹭来蹭去占点小便宜。有的趁机起哄,把年轻妇孩子吓跑,由此也会因此引起旁边年轻小伙子们的不满,严重时也会导致打群架。
]划龙船是一种美好的古老文化,在其他地方即使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一些摩擦,那也是船头的彪型汉子凭着力气把对方挤落到水里,并没有动东西伤人。乐平的龙船赛却与宗族间械斗捆绑在了一起,它是长在宗族间械斗恶习的上一颗毒瘤。中国械斗以福建之漳泉,江西之乐平、余干为最烈。乐平各村,尤其东南乡一带习武之风甚烈,东南乡民素犷悍,不畏敌,不怕死,乐平人械斗虽破家灭族、横尸流血而不悔。平时仇家邻里往来如故,婚姻缔联如故,及械斗接触,虽甥舅翁婿相逢,亦照杀不误。早年众埠地区张胡两姓械斗双方死四五百人,烧村落四十余座,几万人流离失所。杨家叶家两村七次械斗双方死九百七十余人,烧房一千余幢,造成“赤地数十里,蔓延数十村”之惨状。杨、叶两家六百七十户,到1949年只剩三百户。东南乡械斗载入了《近代中国国内外大事记》一书。乐平县志说:“……其凶残野蛮,不亚于一般战争,实为本县持续最长,危害最大,并未断根的一股最大歪风,最大祸害。”
乐平人划龙船基本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传统文化无关,却成了宗族势力聚集一个借口。少数人借宗族势力充当部分农民利益集团代表,大肆募集钱财,聚集众人参与,每家每户必须出人,不出人的出钱。同时煽动群众宗族情绪,追溯历史上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矛盾,极易因此引发械斗。加之我们少数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在“衣锦还乡”、“出人头地”等封建残余思想的驱使下,积极参与造龙船活动,对造龙船活动给予经济上的资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乐平人性格彪悍,好争强斗勇,同时过去划龙船快接近终点时,后面船上经常会有人伸出手或桨拉前面的船,而前面的船上的人就会用桨打后面的人。后来发展到船上事先装好石头,等到动起手来的时候,就用石头砸。他们从船上打到水里,又从水里打到岸上,而后就是混战一场。乐平最近最严重的一次划龙船造成的宗族间械斗是在2002年乐港镇的里汪村与港口村之间械斗,当时造成多人死伤,至此乐平开始了十余年的禁龙船行动。
乐平划龙船还有一个“打彩”恶习,每当端午期间将龙船划到外地外村停泊,嫁于该村的同宗族女性必须鸣放爆竹欢迎并赠钱物,船回本村后即将打彩者姓名数量一一张榜公布,外嫁女担心娘家受气,又怕回村后脸上无光,往往不得不以重金馈赠,名为“打彩”,实为宗族迫使,勒索财物。今年乐平有很多村的闲散人员受利益的驱使,开始了造龙船歪风,私自募集钱财,划龙船从端午节划到了中秋节,从五月初五开始,五月十三划了,二十四划了,六月初五划了,十三划了,二十四划了,七月初五划了,十三划了,二十四划了,八月初五划了,有人扬言中秋和国庆还要大划三天,根本没有一个停息的迹象,造成民怨不止,社会不稳定。为此,党委政府果断决断,号召全镇中秋、国庆期间禁划龙船,不给宗族势力聚众敛财的机会,消除宗族间械斗的隐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