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离婚彩礼钱需要退还吗?

如题所述

夫妻离婚彩礼钱可以退还。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情形,如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办理了但确未共同生活等情形,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1

只要结了婚,彩礼原则上是不退还的,但是如果满足法定条件的,可以退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下称《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拓展资料:

1.解决彩礼纠纷时应遵循的原则。决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按照习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领取结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

2.结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给付的,不予支持,因为此时夫妻尚作为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3.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一般来说,彩礼问题主要大量存在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多是按民风、习俗形成的惯例。如果当地没有此种风俗存在,就谈不上给付彩礼的问题。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的、属于男女交往间所为的给付财物如何处理,要视其具体情况及性质,由法院依法作出处理。

4.要区别彩礼给付时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一般来讲,彩礼的给付往往迫于当地行情及社会压力而不得不给,完全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通常不予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

5.给付彩礼后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双方并未真正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双方登记结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

6.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这属于彩礼返还的特殊情形。生活困难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相对困难由于给付彩礼造成了生活前后相差较悬殊,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来说,变得困难了。司法解释的本意,是在前一种意义上,即绝对困难进行规定的。

7.彩礼返还适用的诉讼时效问题。彩礼的返还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即3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权利受到侵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21

结婚后离婚彩礼钱一般不需要退还。

一方请求返还彩礼的,不予支持。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但是已经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生育子女或者所送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一般不予支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3个回答  2022-02-17

一般情况,不予返还。但特殊情况的除外:

(1)给付人为缔结婚姻,全家共同举债,致使家庭背负债务较多;

(2)家庭成员没有固定收入;

(3)家庭成员中重大疾病;

(4)其他突发事件致使家庭生活困难;

按照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给付人对自己生活困难的事由负有举证责任。

返还额度的认定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3)根据给付人的困难程度,酌定返还额度;

(4)根据结婚时间长短确定返还额度。结婚时间应以实际共同生活时间为标准。实际共同生活一年内提出离婚的,彩礼可在半数以上酌定返还额度;实际共同生活两年内提出离婚的,可在半数以上酌定返还额度;超过两年的一般不予返还。

(5)根据导致感情破裂的过错责任确定返还额度。由于给付人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般不予返还。确系因为给付彩礼造成绝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在半数以下酌定数额;因接受人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可相应酌定增加返还的数额。

扩展资料:

不返还彩礼的5种情况

1、男女双方已办理结婚手续,并且共同居住生活。 

2、男女双方尚未办理结婚手续,但是共同居住生活,并且有生育子女。 

3、男女双方尚未办理结婚手续,但是共同居住生活时间较长,在两年或两年以上。 

4、男女双方尚未办理结婚手续,但是共同居住生活,并且,彩礼钱已经用于双方共同生活需要。 

5、男女双方尚未办理结婚手续,但是婚约已定,或者办理了订婚仪式,而一方当事人意外身亡。



2021新婚姻法彩礼退还问题

其实,在2021年生效的相关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2021新婚姻法彩礼退还问题。 彩礼一直是结婚中的一大难关,不少适龄男青年就在这第一道门槛上被卡住不能继续前进,有 些地区至今仍存在高得可怕的天价彩礼,为了儿子成家,一个家庭往往需要砸锅卖铁才能支付得 起彩礼,才能让儿子娶上媳妇。 

放在以前,以结婚为目的交给女方的彩礼一般是不会因为婚姻破裂或是其他原因退换的,但是 在2021年出台了一些规定,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当地应支持彩礼返还。 第一种情况就是男女双方还没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如果这时候决定分开,婚姻关系不成立,以 结婚为目的的彩礼自然要退还给男方家庭。 

网上时不时就会因为彩礼的事情闹出男女对立,不管事情如何,只要没有确定夫妻关系,两人 又决定分手,彩礼理所应当是要还给男方的。 这第二种情况就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退还彩礼,必须是 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手续。 很多情况下年轻男女领了证但是还没有正式住在一起,又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感情破裂,名存实 亡的婚姻无法继续,至于彩礼也是要退还给男方家庭的。 

第三种情况则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这也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才能够退还的。 现在很多家庭为了给儿子娶个媳妇,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凑够钱,前段时间网上还有人发了一张 图,说是某个银行推出了一款彩礼贷,闹到最后虽然只是恶意p图虚惊一场,但是不难看出,在现 在的彩礼大环境下,青年男性想要找到一个结婚对象有多难了。 

北方地区一直有彩礼“万紫千红一片绿”的说法,在四省交界的某个地区,更是有“三个九万 九”的高昂彩礼,让当地男青年干脆放弃了找对象的念头,打起了光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2-22

关于彩礼返还法律有严格的规定,大致分一下三种情况:

1、如果只订婚没有结婚,那么如果解除婚约,则彩礼全部返还男方,无论谁提出解除婚约都是全部返还。

2、如果结婚时间没有超过一年,双方离婚,可以返还部分彩礼,各地法院掌握的返还比例不一致。视情况而定。

3、如果结婚时间超过一年,那么离婚时,按照法律规定彩礼不能返还。

拓展资料:男方要求退还彩礼该注意什么

1、此处的“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一般是否都限于婚前?如果是婚后给予,那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任何一方接受的赠与均为共同财产,除非明确表示只赠与一方。因此,结合这一规定和习俗的常态,把彩礼理解为婚前较好。

2、彩礼如何返还,应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结婚的,原则上收受彩礼的一方应当返还彩礼;给付彩礼后已经结婚的,原则上不予返还,只是在一些情形下才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

3、订立男女双方虽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仍应保护给付彩礼一方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双方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表明双方已经形成了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但是,在我国,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更看重的是举行婚礼这一仪式。如果双方确未共同生活,既没有履行夫妻之间的实质权利义务,也无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则应当考虑此类案件的现实情况。因此,订婚男女双方虽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并未共同生活的,给付彩礼一方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仍然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4、“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生活困难有绝对困难和相对困难之分。所谓绝对困难是指实实在在的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维持当地的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该条规定的本意应该以绝对困难作为标准进行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