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脊做法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处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防水效果,而且成为屋顶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屋脊常常设计得高耸,并装饰有吻兽,增添了瓦屋顶的视觉效果。
2. 清代建筑中,根据屋顶的类型和材料,屋脊的做法有所不同。布瓦和琉璃瓦的屋脊在结构上有所区别。以下简要介绍小式屋脊、大式屋脊以及吻兽的构造特点:
a. 小式屋脊:如清水脊和皮条脊,主要是在阴阳合瓦顶的交接处进行水平抹饰,清水脊用板瓦和砂滚子砖取平,并装饰有雕刻花草的盘子和鼻子;皮条脊则去除了盘子和鼻子。
b. 大式屋脊:如大脊、垂脊和岔脊,根据《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规定,调大脊底部用板瓦取平,中部用方砖开砍斗板,顶部再砌瓦条和混砖,最后安上扣脊筒瓦。垂脊和岔脊相对较小,构造也更为简化。
c. 吻兽:作为脊上或脊与脊之间的装饰,常用的有正吻和脊兽。正吻是龙头形装饰,吻脊上方有扇形的剑把,脊后有脊兽。在一些低等级的建筑上,正脊两端也会使用脊兽,形状为虎头形。
3. 岔脊与垂脊交界处会安装垂兽,形状与脊兽相似但尺寸较小。岔脊上还会排列走兽,如狮子、海马等。转角结构中,仔角梁头会安装套兽。若建筑较为尊贵,采用琉璃瓦时,岔脊上的走兽更为丰富,最多可达九个,包括仙人、龙、凤、狮子等。
4. 琉璃瓦的使用改善了防水性能,部分原本用瓦条或砖块堆砌的部位改用预制构件,如通脊,以及增加了正当沟或斜当沟,增强了屋顶的防水能力。
5. 汉代建筑的屋脊两端常用朱雀作为装饰,自晋代起使用鸱尾,其高度和建筑等级有关。十三世纪以后的辽宋时代,吻的形象开始融入鸱尾的设计中,形态和附件都有所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