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形成:
1. 地下水的来源:自然界中的水分布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分别被称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存储和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它与大气水、地表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渗透进入地下形成的。
2. 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地下水存在于具有空隙性的岩土中。通常,空隙越大、越多且连通性越好的岩土,水流动的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岩石的透水性越强,这种透水性较好的岩土层被称为透水层。例如,松散的砂砾石层和裂隙发育的坚硬岩石。相反,空隙小、连通性差、水流阻力大、流速慢的岩土层被称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如某些致密的结晶岩石(如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等)。含水层是指既透水又充满水的岩层。砂岩、灰岩、花岗岩既可以是不透水层,也可以是含水层。
打井的影响:
打井对农业灌溉有益,为解决农田用水问题,村民打井抽水灌溉,以降低灾害损失。然而,如果过度取用地下水,导致水量大量减少,可能会对地表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塌方、地陷,破坏房屋地基,危害人民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