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

如题所述

1、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复苏、春天来临。在周朝时期,已有迎接春天的仪式,天子率众官员祭拜位于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2、雨水:雨水节气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待放,草木开始呈现出绿色,春耕也在此时开始。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藤椅、罐罐肉回娘家探望父母,为孩子认干爹干妈。
3、惊蛰:正如其名中的“惊”,春雷响起,冬眠的小动物被惊醒。除了防治庄稼害虫,人们还会“打小人”以驱走霉运。由于“梨”与“离”谐音,惊蛰日吃梨成为习俗。
4、春分:春分日,昼夜平分,象征着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准度量衡器具。此外,春分日还有玩鸡蛋游戏的习俗,这个看似简单却难度极高的游戏已延续数千年。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与郊游踏青有关。人们会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清明节气充满悲伤与愉悦,既有对故人的思念,也有踏青赏景的乐趣。
6、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巴蜀等地开始出现夜雨。除了农作,古人在谷雨时有诸多活动,如青年妇女“走谷雨”,南方采谷雨茶,北方吃香椿等。
7、立夏:立夏之后,万物进入繁茂阶段。虽然立夏并非夏天到来,但已开始有夏天的气息。茶叶蛋是立夏经典食物,寓意夏日平安。
8、小满:“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仍需时日才能成熟。小满正是插水稻时节,保证稻田水量充足是农民们的首要任务。
9、芒种:芒种时节,既要收割大麦、小麦等作物,又要播种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正值梅子成熟,芒种习俗是煮梅,酸梅汤成为夏季消暑佳品。
10、夏至: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之后逐渐缩短。尽管如此,夏至并非最热时期。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或傍晚易下雷阵雨。
11、小暑:小暑标志是出梅、入伏。此后,将进入三伏天。小暑也是硕果累累的日子,农民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频繁。农民忙于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也会通过吃来犒劳自己。
13、立秋:立秋是秋季第一个节气,预示着丰收的开始。宋代立秋习俗包括移入殿内的梧桐,太史官高声宣布“秋来了”,梧桐应声落叶。
14、处暑:“处”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后,秋意渐浓,是郊游赏景好时节。
15、白露:白露时节,天气转凉,清晨可见露水。白露习俗包括南京人喜喝“白露茶”,资兴兴宁等地酿酒等。
16、秋分:秋分时节,大部分地区进入凉爽秋季,气温下降。古人认为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不再打雷。
17、寒露:寒露时节,地面露水更冷,将凝结成霜。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南方秋意渐浓。应注重养生,适量食用滋润食品。
18、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初霜出现。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霜降吃红柿子,寓意避邪、保暖。
19、立冬:立冬标志冬季开始。冬有农作物收割后收藏之意。立冬习俗包括进补以度严冬的食物。
20、小雪:小雪时,南方人开始腌腊肉,这是熟悉的民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机。
21、大雪:大雪意味着雪量大,强冷空气前沿地区可能出现大雪或暴雪。此时,观赏封河成为北方独特景观。
22、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至南端,北半球白昼最短。北方有吃饺子习俗,南方则是吃汤圆。宫廷有祭祀活动,冬至也是养生重要节气。
23、小寒: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日子。根据气象资料,小寒气温最低,有时大寒气温低于小寒。
24、大寒: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表示天气极度寒冷。重要习俗是“食补”,如八宝饭、芪杞炖子鸡、羊肉炖白萝卜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