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行为,包括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等。此外,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但在我国,其现象尤为严重,涉及从院士、教授到研究生、本科生等各个层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缺乏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教育,导致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我国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研究过程中,原始数据的处理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应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基础上。论文中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有丝毫虚假。研究人员应忠实地记录和保存原始数据,不能捏造和篡改。在论文发表后,应保留实验记录和原始数据一段时间,以备查询。
在撰写论文时,应避免剽窃。剽窃是指在使用他人观点或语句时未做恰当说明。许多人对剽窃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剽窃他人观点才算剽窃,而照抄他人语句则不算。然而,即使是自己的实验数据,在描述实验结果时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能套用他人的语句。在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时,无须获得原作者的同意,但若要引用他人未发表的成果,则需征得原作者的书面许可。
在确定论文署名时,应确保对论文工作作出实质贡献的人都被列为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对论文工作作出最直接、最主要贡献的研究者,通讯作者则是负责与期刊和外界联系的人。在论文发表后,共同作者若发现存在造假、剽窃等问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论文发表方面,一篇论文只能投给一家期刊,只有在确知被退稿后,才能改投其他期刊。许多学术期刊都明文禁止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在论文发表之前,不宜向新闻媒体宣布论文所报告的成果。
学术履历的目的是让他人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评价个人的受教育经历和学术成就。因此,在撰写学术履历时,应只陈述事实,不要做主观评价,更不要拔高、捏造学历和成果。在介绍自己的学历时,应写明获得各种学位的时间,如果还未获得,可注明预计获得的时间。在介绍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研究经历时,不应利用中英表述的差异,通过“翻译技巧”来拔高自己在国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包括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直接损害公共利益;违反学术规范,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因此,维护学术规范和道德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