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和药店的药价不一样?

如题所述

医院和药店药品价格存在差价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二是运行体制不同,三是药品结构不同。

首先,医院和药店的服务对象不同。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医生给病人开的药都是以能快速有效地治好其疾病为目的,对药物的药效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医院所用的药,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具有这两种特性的药物,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往往会更加复杂,因此成本高了,价格也会相对增加。药店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只要你有需求,只要药店有得卖,你都可以去买。药店本身也会以买卖为前提,降低自己的成本,选择具有同样效果,但成本较低的药物。

其次,医院和药店的运行体制不同。医院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机构,为了让患者放心看病、安心治病,会在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配备上下很多功夫,医院在配备药物的时候也会经过很多环节,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政府对医院的资金投入有限,医院对价格不具备灵活性。药店是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采购药物的成本和运行成本与医院不同,也可以灵活调整价格和营销策略,实现薄利多销。

最后,医院和药店的药品结构不同。医院不单单是给病人开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还需要不间断地研制新药,并且经过全方位的临床实验,让新药得以发挥效果。此外,病人在医院开药,也得到了专业医生的指导。考虑到这方面的成本,国家也会相应地把医院的药价调高一点。相比较之下,药店就显得比较利益,多售卖成本低的药物,以及常用药,以量取胜,让消费者误以为药店的药价格比医院的便宜。

药改之前,“吃不起药”是很多需要长期吃药的慢性病患者的心头痛。药改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不少常用药降价,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2015药改,药品进入付费者议价时代,国家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发改委从此从中国的药价管制领域出局。这一场药改,通过市场竞争,改变了药品价格形成方式。取消药品价格天花板,制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通过市场行为,引导药品价格形成。“医保支付价:釜底抽薪,逼着医院主动降药价”、“二次议价:曲线废止招标管制”、“网售处方药放开:关键时刻,需要市场临门一脚”这些措施落地,意味着政府对药品不合理管制松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