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怎样才能更好?

如题所述

婆媳关系,指的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这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个体因为“老公”而联系在一起,自然而然婆媳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需要这个至关重要的人来插手。婆媳关系相处的好坏,很大程度反映了老公情商的高低。

  聪明的“老公”是这样处理的:

  
1. 好人媳妇做,坏人自己当。

  女人没有几个不贪小便宜的,婆婆也不例外,当想买东西孝顺老妈或逗老妈开心的时候,不妨让老婆出面给婆婆,减少婆婆对媳妇的敌意。当老妈和老婆有摩擦时,要处于中立角度看待问题,是哪方的错误就善意地提醒哪方,并安抚另一方的情绪。

  
2. 学会两头瞒,不要两头传。

  作为一个男人不会讲话就不要讲话,尤其是在家庭聚会的场合,千万不要口无遮拦,老婆说婆婆不好、老妈埋怨媳妇不孝顺,本来只是源于女人发牢骚的天性,听一听也就过去了,你要是当真,要是两头传,或者只是说漏了嘴那就是纯属咎由自取,没事找事了。

  
3. 多说媳妇好坏,不说媳妇坏话。

  婆媳关系不协调时,切忌在老妈数落媳妇时跟着附和,看似父母会消气开心,实则会以为儿子对媳妇也有不满,久而久之传到媳妇耳根子里。真想理顺婆媳关系,应在老妈面前多说媳妇好话,适当表达对媳妇的爱意,让父母理解结婚后的你们很幸福,不会肆意破坏你俩的关系。

  
4. 学会“阳奉阴违”。

  当老婆和老妈发生意见分歧,当然劝好不劝坏,首先你要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主见,迅速的判断出正确的做法,然后两位大人面前应承着,哄着,两位大人背后就按你自己认为的对的做就行了。

  
5. 家务活一起干,别老指使媳妇干活。

  儿子是老妈的心头肉,从小娇生惯养当宝贝,如果儿子被媳妇指使去干活,老妈肯定很生气。聪明的男人决对不是懒惰的男人,至少让父母看到,你们俩共同干家务维持小家。即使男人从小没怎么干过活,想让媳妇多干点,也绝对不要在老妈面前指使媳妇,要尊重媳妇。

  
6. 懂得信任。

  妻子是你自己选的你就要信任她,最重要的是了解她,发生什么事要以她的脾性去想,一个女人只身嫁入一个陌生的家庭只有你是她的依靠,所以尽你的力量去守护她,老人年纪大了免不了固执些,媳妇在老人那里受了气,你就不要人云亦云的给她气受了。

  
7. 爱父母,也爱岳父母。

  有了老妈老爸才有了老公,有了岳父岳母才有了媳妇。你娶了媳妇,相当于老公一家子娶了媳妇一家子。所以,别忘了孝敬父母,别忘了孝敬岳父母。有了两方老人的支持,你们的小家才会过得更幸福,更温馨,减少家庭矛盾的发生。

 
 8. 勇于承担责任。

  当你的家庭里出了什么事,先不管是谁的错你都要第一时间出来承担,毕竟血浓于水,老人家在气也不会与你见外,可是你一旦推卸责任倒霉的必然是你媳妇了,对一个所谓的外人老人家肯定怨言会多了。

  
9. 最重要的还是理解。

  所谓百善孝为先,出发点还是要多为老人考虑,老婆呢就一定要哄哄好,作为媳妇自己也要学会理解老人,不然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没道理低声下气讨好你。总之作为男人,责任重大啊。

  
婆媳关系好坏取决于老公,聪明的老公就该吸收上面的经验,聪明的媳妇就该让老公学习这些,让婆媳关系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中,至少不爆发。很多婚姻破裂的家庭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而作为夹心饼的男人像钟摆一样,在老婆和老妈之间摇摆,没有独立的思想,无法应对婆媳残杀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2
婆媳应不应该住一起?   “反正我是觉得,婆婆媳妇如果不住在一起,什么矛盾也不会有”,直播刚开始,读者轩轩宝贝就发言了;聪伴慕尔也说,“和婆婆在一起住,有时候就是会有很多矛盾”。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冲突,罪魁祸首就是和婆婆一起住,因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想法不同,家庭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况且结婚后,婆婆会觉得媳妇抢走了儿子对她的爱,难免心里不舒服,这时候处理不当,就会为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不住在一起似乎是解决婆媳矛盾的最佳途径,但也有婆媳相处不错,而且享受住在一起的各种好处。“其实婆婆就是一个老小孩,老小孩就得哄,哄哄什么都搞定了,起码我现在一直和婆婆住,孩子有人看”,读者的现身说法说明,在婆媳关系中可以找到平衡点,也可以做到和和睦睦一家亲。因为刚开始和婆婆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摩擦,大多是不了解、拘谨,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其实争吵的也不是多大的事,只要多让着婆婆,她是长辈,说点什么自己听着,哄着她点就行,“吵我什么,我不吭声、不接话”,这是一些读者的相处之道。   有的读者与婆婆相处得十分融洽,“婆婆会早早地起床,做好饭给我盛出来凉着,然后叫我起床”。这样的婆媳状态是不是让大家异常羡慕呢?其实婆婆也是妈,如果你对她好,她又怎会处处刁难你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很微妙的,也许一句称赞、一次退让就会找到新的契机。在任何关系里都要学会点赞,如果你只是在你的朋友圈里不停点赞,却疏于给家人点赞,其实是不够聪明呢。多给婆婆点赞,收获的就是幸福。   用点赞的方式与婆婆相处,女人的自我觉察很重要。很多女人在处理婆媳关系时没有“我们”的概念,动辄你妈、我妈,这等于自己划了一个阵营,放大了矛盾。多想想如果对方是自己的女儿、是自己的妈妈又会怎么做?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小的避讳,只要细心,多理解、包容,就会让婆媳关系更上一个台阶。    一个温柔的拥抱顶过一堆道理   婆媳关系不和,是会让老公在中间很为难,但婆媳关系和不和,往往跟老公也有很大的关系。婆媳矛盾的天然性就是针对这个男人的争夺,虽然谁都不会承认,但潜意识中就是在争夺这个男人的爱。如果男人不会处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造成婆媳不和,所以老公是婆媳关系的纽带,正如读者法拉利说,“母亲生养了儿子,不能忘本,但媳妇也是陪伴终身的亲人,如同一个给予男人的前半生,一个给予后半生”,老婆和老妈相处不好,最痛苦的是男人。   有的男士会给自己的老婆讲道理,说要谦让长辈,这样做能行吗?通常夹在两个女人之间的男人,面对母亲大人与老婆大人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助,不知该如何处置,就习惯性地用讲道理的方式想让老婆理解老妈的不易,用孝道来说服老婆,但这样反而让老婆更委屈。在很多时候讲互相理解、把对方当妈,把儿媳当闺女,多少都有些自我欺骗的味道,事实上,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很难做到。因为在情绪状态下,在压力之下,所有的道理都失效。   任何的关系出现压力,处理情绪是最根本的,在婆媳关系中尤显重要。其实男人要明白,两个女人之间都在争夺你的爱,如果“一碗水端不平”就会惹来战争,你爱你妈胜过爱我,你娶了媳妇忘了娘,左右不是人,有时候自己都感觉很委屈,说妈妈不对说不出口,说媳妇不好也不忍心。其实问题就在于,如果把关系都归于对错、好坏、是非诊断上,只能产生左右为难、受夹板气的感觉。男人在这里要学会同理,因为事情可以有对错,但情绪是不分对错的,不管发生了什么,当时的婆媳都是有情绪的。在分别面对时,要同理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有被你了解的感受,很多时候,婆媳争执的不是对错,或者说不是事件本身,是我的情绪没被你看见。   一个能同理双方的男人不讲道理,只能让双方都有被看见,被了解的感受。问题就在被了解中转化了。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男人,女人亦然。问问自己最委屈的时候是什么?是不是你难过得要死,男人却来讲一堆道理?也许在当时,女人只是需要男人抱抱,说一句:哦,我知道你委屈了。这就是一个温柔的拥抱顶过一堆道理。    和你的原生家庭彻底分化   “我和你妈一同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个?”这既是最能呈现婆媳矛盾的问题,也是被男人排名第一的最蠢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男人表面上可以装傻,心里各种恨。一位离婚多年的男士提起前妻还一直忿忿:“你说她得有多蠢,这样的问题也能提出来。这问题一出口就知道她有多蠢了。”   但女人总是希望借由这样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重要,却暴露出自己的不安。把你妈和我以及你妈和我妈对立起来,暴露出的也是自己无法与原生家庭分离的未分化状态,从婆媳关系上,也是自己将婆媳关系对立起来了。   所以,无论男女,结婚后都要有一个意识:新家庭是优于旧家庭的。原生家庭通过结婚把成年男女送到一个传承家族的位置上,要双方一起努力打造一个新的家,你要主动担起这个责任,在意识上要清楚,小家庭是系统向下传承的根本,所以,要把小家利益放在优于原生家庭位置上。这个意识有利于男士在处理婆媳关系时的位置,也有助于女士应对婆媳关系时的态度,遇到矛盾不纠缠于过错,一切为了关系,主动承担自己那部分责任,关系就会朝着好的势头发展。   和所有的关系一样,婆媳关系需要用心去经营。好的婆媳关系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幸福,坏的'婆媳关系是一个机会,让人从中成长,所以,从今天起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方式对待婆媳关系,就会有新的收获。   如何能处理好婆媳关系2    婆媳交谈也有“潜规则”   婆媳交流,要注意不能乱用潜规则,尽量说漂亮的官话。哪怕虚伪点,也不能来个赤裸裸的大实话,起码,不能首先使用大实话。聪明的妈妈会教女儿嘴巴要甜,说白了就是要会说官话。   当然,官话不仅仅是说话,还包括行动。例如一个五十多岁的媳妇得到了众人的赞扬,说她有媳妇相,自己都是有媳妇的人了,还那么孝顺婆婆。那她是怎么做的呢有客人来了,她贴身伺候婆婆,给婆婆拿着热水袋,香烟火柴,站在婆婆身边伺候着。其实,她这是在监视婆婆,让她没法说坏话,要说,只能说好话——这样,她的好名声就得到的认可了。   如果娘家和婆家势力悬殊,或是先生靠着爸爸提携,你就不用担心什么婆媳关系了,婆婆哪还敢说你坏话她得为儿子好啊。这种情况下,媳妇若是为长久计,就要锦上添花,待公婆好一些,省得老公翅膀硬了老爹退休了,公婆甚至老公一口恶气吐到脸上来。如果不想费力气,那也不用做什么,大家场面上过的去就行了。(情感问题咨询可加导师/信:)    婆媳相处如何妙用“潜规则”   可是,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口含银匙而生呢?多少人是公主下嫁招驸马的童话呢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不都是要为柴米油盐生计而喜怒哀乐吗?不都要正视如何和婆家人相处——我们不想可又不得不去做吗?   首先,我建议婆媳之间不要直接交流,有什么相左的意见应该通过先生缓冲一下,他是“汉奸”——会和皇军交流,也懂八路的心思。   其次,如果直接交流受阻,一定要先自省:自己冲不冲动,有没有言语不当的地方,对婆婆有没有肢体冲撞,自己如果和妈妈这么说,妈妈怎么反应如果这些都自省过了,没有问题,那就要和先生说,实事求是,注意方式,不要动怒说粗,宁可哭,不可以骂人。如果是自己做的过分,有形式上的不当之处,但是内容没有错,就得避重就轻一点了,但是要提。记住:提前招认,绝对好过后来被盘问不得不招。如果你有重大错误,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我从来不和婆婆正面交流不同意见。请其她姐妹指点吧。   总之,要做和先生解释说明冲突的第一人,要尽量心平气和,决不能搞人身攻击,婆婆丰满说人家是吹了气的青蛙,公公苗条说人家是榨干的甘蔗。要会做人,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要表现的温和有礼,听话勤快,既让婆婆有面子,也可以请外人给你制造舆论。
第2个回答  2023-03-10
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条件暂不允许,暂时住下,但要尽快去想办法分开住。住的地方即使很近,在隔壁做邻居都可以,但不能同在一个屋檐下。

在封建社会,一大家人,甚至一个家族,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情况很常见。他们三代四代人挤在一起,吃一口锅,过同一种生活,好像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这个时代,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每一个代人,都在过每一代人的生活,大家互不干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其实是时代精神使然。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族长是这个家族的主管者,一般由最有出息或最年长的父辈担任。在这个家族中,吃喝拉撒住用行,都是家族长说了算。在影视剧中,常把这样的人称为“老爷!”,或者像红楼梦中的贾母被称为“老祖宗”,像清朝的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

在这样的一种封闭环境下,外来的媳妇,必然只能和父辈甚至兄辈住在一起。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古代的家族式的财产制度和社会分工决定的。

但是,到了现代。这个封闭的环境已经打破,家族式的院子,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孤立的单元房。一方面,现代社会已经不像以往那样以家族为基本单元,而是以家庭甚至个体为基本单元。另一方面,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已经成为文明的大趋势,子女到了可以独立的年龄,就不再需要依附于父母。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从大的视角来看,如果子女结婚后,还跟父母挤在一起,是违背时代精神的。

另外,如果挤在一起,父母的价值观和子媳的价值观,无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在生活方式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这里的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母一代和子媳一代价值观、生活观的差异;二是原家庭与外来媳妇价值观、生活观的差异。

首先,作为儿子来说,到了可以独立生活的年龄,是要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的。每一个走向成熟的人,都需要完成心理上的弑母和弑父。弑母、弑父,不是说真的要杀死他们,而是要从心理上脱离对他们的依赖关系,完成精神上的反叛。如果儿子一直不脱离其家庭,那么他也脱离不了父母对他的控制。这样,儿子是一直被父母压制的,他也难以幸福。

其次,作为外来的媳妇。当进入一个全新的家庭的时候,一定会重新界定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生活观。一种价值观、生活观与另一种价值观、生活观的融入,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两个人相爱时,这种价值观和生活观的融合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直到女子真正嫁入一个家庭,各方面的冲突与不适才开始表现出来。总的来说,有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可以融入的,但有的,却不能。部分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会一直保持。丈夫可以包容和适应她,但公公和婆婆却不会去适应她。那怎么办?在中国“孝”道德的压制下,她很难反抗。她只能学会去隐忍和顺从。可是,谁又能忍受一辈子呢?如此,中国的婆媳关系,尤其紧张。

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每一代人过每一代人的生活,大家互不干涉、互不影响,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比如:父母和子媳分开住。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空间。你在你的空间里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我在我的空间里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在偶尔交汇的空间里,我们的情感得到了有效连接。这才是父母与子媳的正确相处之道。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结婚后不跟和父母住在一起,是现代人的一种理性选择。对任何一方,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