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出自何处?

如题所述

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

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知天命,明白所谓命运,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十不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1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第2个回答  2023-08-18
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自叙一生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