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法的立法目的

如题所述

《社区矫正法》的立法目的就是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社区矫正是一项非监禁刑事执行制度,其中“社区”的本意是与监狱等监管设施内矫正相区别,让犯罪人在社区开放环境下,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以此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社区矫正的对象有哪些呢?
社区矫正对象有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共四类。这四类人员都是经人民法院判决确定有罪的罪犯,因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而纳入社区矫正。
二、社区矫正对象一旦开始社区矫正,将要对他进行哪些管理呢?
既然是非监禁刑社区矫正对象,是不是可以随时离开居住地呢?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社区矫正法》对于请假外出的理由、外出程序、外出期间管理以及销假都有相应的明确规定。
三、社区矫正对象是否有“紧箍咒”进行约束呢?
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应当按时报到、主动参加教育学习和公益劳动,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遵守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等监督管理规定。
对不服从管理的特定情形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使用电子腕带定位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如果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管规定的,应当视情节依法给予训诫、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对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第三条 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
第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