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原则有哪些,举例说明

如题所述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保护生态环境。
一、民法原则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原因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
2、民法的基本原则既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裁判者法官对民事法律适用的基本依据。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则当然可以直接作为法官的判案依据。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范围有不同的界定。
1、民法基本原则是否必须适用于全部民事领域?如,契约自由原则仅适用于约定性民事关系,不适用于非约定性即法定性民事关系。
2、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法,有不同的基本原则。
3、民法各基本原则之间是否可以存在派生关系,即一个基本原则是否可以为另一个基本原则所派生。
三、民法的适用具体原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从立法的等级效力看,某一个位阶高的法律的效力优于位阶低的法律的效力,则前者被称为上位法,后者被称为下位法。
2.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根据适用领域、主体、对象的不同,民法分为民事普通法和民事特别法。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是指对于同一民法关系,如果前后有两部以上的法律予以调整时,原则上适用后颁布的法律即新法的规定。
4.强行法优于任意法原则。笼统地说,法律规范都有法律强制性、都有约束力,但是,具体说来,不同的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并不相同,存在强弱之分。因此,法律规范根据其强制 性强弱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强行法与任意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