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题目入手来理解文本内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我们欣赏一个人的美丑主要是看眉眼,阅读一篇文章是否感兴趣主要看题目。可见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你能从文章的题目里引发出许多的问题那就对文章的阅读有了目标,理解有了方向。

我上课就习惯了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来质疑问难,同一篇课文的题目他们就会有不同的疑问会产生许多的想法。

我在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匹出色的马》时,我先出示马字,认识马字的演变过程板书马,接着我提问马用哪个量词合适(一匹)。我又问那如果让你来描述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你会加个什么样的修饰词?

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奔跑的马,有的说吃草的马,有的说高大的马,有的说出色的马。于是我把题目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两次课题后,我问读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生1:这匹马是哪儿来的?

生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生3:这匹马是真的马吗?

生4:谁的这匹出色的马?

师:有了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答案在文中只要你用心去读去找你就会找到。

这是我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要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自学学会求知,要有勇于探究和思索的能力,你才能走进文本,读懂文章内容。

我在教第五单元中的《小马过河》时,考虑到学习了前两课已经有了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们应该知道该怎样去学习这课。因为这个单元是以“办法”为主题,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小马过河》这课是我小时候就已经学过的内容,现在还一直被选用可见意义深远。我在讲授这课时也就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读题从中引发出各自的疑问。

生1:小马过河去干什么?

生2: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生3:小马驮着什么东西过河?

生4:小马过河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5:小马是怎样过的河?

生6:小马过河了吗?

生7:小马过河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的提问越来越多,都想上台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可见他们已经学会质疑。有了问题预习课文就有了目的,不是盲目地漫无目的地去读,读完还不知写的什么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以“改变”为主题,因为有不断地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

《大象的耳朵》围绕耳朵展开,学生就问: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它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一样吗?它为有这样的耳朵烦恼过吗?大象对它的这对耳朵满意吗?这些不同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自我的学习能力慢慢在提升,我感到很欣慰。

《蜘蛛开店》这个故事更有趣,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及生字,然后在利用题目展开讨论课文内容。

生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生2:蜘蛛开店卖了什么?

生3:蜘蛛的店里东西要卖多少钱?

生4:蜘蛛开店来了哪些顾客?

生5:蜘蛛开店感觉好吗?

生6:蜘蛛的店开下去了吗?

生7:蜘蛛开店遇到了哪些问题?

生8:假如你是蜘蛛你会开这样的店吗?

生9:你想对蜘蛛说什么?

这些问题贯穿在文本中,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方便多了,而且也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

这个单元是以改变为主题,我在讲《青蛙卖泥塘》时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是看题目质疑而是看题目找文章中描述的几要素,让学生明白写话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从而为三年级写作打基础。

我是先写课题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齐读课题想想你从题目上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以为还是质疑,我说听清楚问的问题在回答。

青蛙卖泥塘这个题目让你知道了这篇文章中描述的哪些要素?结合我们写话时需要注意的几要素想想,老师相信你们能看懂的。

生1:青蛙在干什么?

师:那把青蛙换成别的词来代替,你会想到

生2:谁在干什么?

师:非常好,接着在想,如果让你扩写这个题目你会加入哪些内容?

生3:谁在哪里干什么?

师:也就是问青蛙在哪里卖泥塘?

生4: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

师:这就把文章里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写清楚了,那事件的发生有个过程,这就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2:起因就是青蛙为什么卖泥塘?经过是它怎样卖泥塘?结果是泥塘卖出去了吗?

师:你这样就把文章的思绪理清楚了,说的很有道理,可见你在认真思考勤于动脑,那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如果一致认可那就按这个思路给文章划分段落吧!

这样学生就学会了给课文如何分段概括段意,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从第六单元开始就是让学生学会分段,这不就是最好的指导吗?我这样教学设计是既让学生明白了写作的六要素,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划分段落,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学习好的文章都有它可取的价值,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指引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渔的方法,不管遇到怎样的鱼他都会想办法钓到它。

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发现任重而道远,我只是从皮毛入手还没找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人家的毕竟是人家的研究专项,我们学也只是只知表象,要想深入挖掘还是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

我探索我发现我为自己而努力,语文教学的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