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宫刑割哪里

如题所述

其一,缝阴术。这种宫刑,亦称锁阴术,即用针线绳索将女子外阴缝合。在官场上鲜见使用,然而在民间却颇为流行。丈夫常以此法惩戒不忠的妻子,嫉妒的妻子亦会用它来对付与丈夫有染的奴婢。清朝人褚人获所著的《坚瓠集》中,有关于“捣蒜纳婢阴内,而以绳闭之”、“以锥钻其阴而锁之,弃钥匙于井”的记载。据说,安徽毫州有一古建筑名为“缝阴楼”,其名恐源于此民间刑罚。
其二,幽闭术。明朝人王兆云在《碣石剩谈》中描述了此法的具体操作:“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幽闭”。关于坠落的器官,有人认为是子宫,有人认为是阴道前壁,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性交。清人吴芗对此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妇女阴道深处有一块名为“羞秘骨”的小骨,一旦受到外力作用而坠落,就会像闸门一样封闭阴道,从而达到惩罚女子的目的。
其三,骑木驴。这种宫刑远比缝阴和幽闭更为残忍。受刑女子坐在横放的鞍马样小车上,车上有根长度尺余、直径寸许的木笋(象征驴毬),当小车被推动时,下面的器械会发力,使木笋上下伸缩,受刑女子因此被坚硬的木笋捣烂子宫和内脏,生命堪忧。
其四,挖阴术。挖阴,字面意思即为挖去生殖器。男子割去生殖器,在“蚕室”中修养一段时间后,或许能痊愈。然而,在古代落后的医学条件下,女子被挖去生殖器,涉及到体内多处重要器官,这种刑罚异常残酷,受刑女子常因血流不止而死亡。
其五,椓窍法。椓窍,也称椓或椓杙,“椓”和“杙”原意是指拴牲畜的木撅子,而《说文》中解释为“以棍击伐”之意。“窍”则指女性下体。椓窍,即使用这种木撅子摧残女性阴部,其残忍程度不言而喻。在汉景帝时期,广川王刘去和他的王后阳城昭信曾以此法残害姬人陶望卿,望卿被逼投井而死,昭信仍不解恨,命人将尸体捞起,“椓杙其阴中”。对死者都如此残忍,对活人的刑罚之烈,可想而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