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眼角膜研究历程

如题所述

自1789年法国眼科医师Pellier de Quengsy首次提出将玻璃片植入混浊角膜以恢复视力起,人工眼角膜的研究历程跨越了200多年的风雨。这段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停滞、复苏和发展。


在探索阶段,Weber在1871年首次尝试将水晶玻璃植入患者角膜,这标志着人工角膜植入技术的起步。早期的技术尝试尽管充满挑战,但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停滞阶段过后,人工角膜的研究迎来了复苏。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设计与制作工艺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工角膜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主要由光学镜柱和周边支架构成。光学镜柱选用透明、稳定且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凝胶或玻璃,以替代浑浊的自然角膜,确保光线顺畅通过。


周边支架则扮演着连接光学镜柱和周围组织的关键角色,因此对组织相容性有严格要求。常用的材料包括陶瓷、氟碳聚合物、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以及聚四氟乙烯等。


近年来,人工角膜的研究和开发持续发展,手术技巧和术后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为眼科患者带来了更多恢复视力的可能。这一领域的发展见证了科技与医学的交融,为视觉健康提供了新的希望。
扩展资料

人工眼角膜,指的是人工角膜内皮就是利用人工方法,体外培育出的可用于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层。由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研制的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简称人工角膜内皮)成功完成兔、猫和猴的角膜移植实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表明角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角膜内皮已经可以人工“制造”,有望2010年底或2011年初进入临床实验。这一研究成果将有效缓解医用眼角膜紧缺的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