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主要有专业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内容、就业方向等方面的不同。这是从专业性质本身就不同所导致的,这也是最本质的区别,其他区别不过是由于师范与非师范的性质所造成。 

1 专业目标不同:一个以培养教师为目标,一个不以培养教师为目标。

师范专业跟非师范专业在一开始的专业目标定位就不一样。师范专业是要培养教师人才,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走上教学岗位,开展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但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则不是这样,不同非师范专业的目标不同,他们或是从事会计、外语、文学、经济等方面的工作……虽然可能存在某些目标的重合,但是非师范专业的,预设就不是走上讲台为人师…… 

2 课程设置不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三笔一话等师范课程非师范专业的不一定开设。

由于专业目标不同,所以在课程方面就有所侧重,主要体现在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三笔字、教育教学技能等课程,非师范专业是不会开设的。比如同样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师范类的就必须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解析、教学技能,还有上面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知识,但是非师范类的就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内容,他们更侧重于学习汉语言文学这个学科本身,而不是侧重于学了之后怎么教,怎么当好一个“语文老师”…… 

事实上,有不少的师范大学就存在这样的师范专业跟非师范专业,虽然是一样的专业名称,但是有了师范跟非师范之分后,在课程上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大学报专业的时候,也可以到学校的招生信息通告上面,看看不同专业的课程信息,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填报。 

3 见习及实习内容不同:师范专业大多被安排到学校实习,非师范专业的自行寻找实习公司。

大多数的师范类专业,并不是到了大四才会有实习的环节,而是在大一开始,每学期就有相关的见习、实习工作,一开始可能是一周的见习,随后的是两周,到了大四则可能是两个月到半年。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实习单位一般就是学校,实习的过程则是试着去感受、体验、并学习怎么做一个好老师……

 

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学校一般不会强制安排你去什么公司实习,虽然也有实习的任务,但是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学校通常是不会管你的。不过实习报告、实习证明、实习作业完成了就好,到时候提交给学校,一般也就没啥问题,顺利拿到学分。 

4 就业方向不同:大多数的师范生能走上教师岗位,而非师范生则极少。

因为师范类的学生是作为“未来教师”来培养的,所以他们在毕业之前完成相关的考试之后,就能够拿到教师资格证,可以去参加上岗考(教师招聘考试),从而成为正式的教师。而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则没有教师资格证,如果真的要考,还得专门学习相关的课程与技能,所以一般也不会有人读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还专门去考这个证……

如果有心从事教师工作,就选师范类专业。如果无志于此,就选非师范类专业。不过要知道的是,如果是非师范专业,以后在报教师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因为非师范专业的性质而无法报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