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航天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1.卫星

1.1.通信卫星(中星,鑫诺)
通信卫星不受地形限制,能实现地面远距离通讯,3-4颗对地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组网,可以实现全球实时通讯。对于大家来说,更多的就是卫星电视和移动通信。而在偏远的无基站的地方,卫星电话几乎就是唯一可以与外界联络的方式。
1.2.气象卫星(风云)
1960年的4月1日,对,就是愚人节那天,NASA的TIROS 1卫星发射成功,这颗卫星上携带了摄像机,被很多同行所嘲讽:在那个高度的摄像机能看什么?有什么用,带这玩意糟蹋钱。
结果出人意料:一张又一张的云图被发回了地面,通过云图的变化情况能够帮助分析地面的气象情况,于是,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诞生了。
随后,气象卫星越来越多,覆盖范围和遥感手段也不再局限于可见光的云图,气象卫星首次让人类能够全球无死角的预报气象,这样的覆盖范围是地面设备和探空设备所不具备的,气象卫星填补了地球上大量的气象盲区。气象预报也逐渐深入影响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气象卫星预报的气象灾害所创造的时间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和难以估量的财产损失。
有人可能会抱怨气象预报不准,实际上气象预报都是概率分布,比如上海今天白天阴天的概率是0.13,小雨的概率是0.62,中雨的概率是0.20,大雨的概率是0.05.这是实际情况,但是对公众的预报这么说你能接受吗?哪怕是说小雨的概率是0.62都无法接受吧。气象预报是个很复杂的数学模型,蝴蝶效应的影响使得人们甚至无法去预测十多天之后的准确天气。
我国的气象卫星是风云系列,在轨有风云一号系列,风云二号系列,风云三号系列。
1.3.遥感卫星(高分,海洋,资源,环境等)

气象:

中国气象局开展了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用于气象卫星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和地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背景数据建立和精度验证方面的工作,主要利用高分一号数据对气象卫星长时间序列湖泊水体面积估算的精度验证、对气象卫星秸秆焚烧过火区估算的背景数据集建立试验和精度验证、以及对气象卫星湖泊蓝藻水华面积估算精度验证等工作。
测绘: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在东北边境、长三角、黄土高原地区、珠三角、东海海岛礁、南海海岛礁、地震灾区都江堰、云贵高原等地区开展测绘产品示范应用。
海洋:
国家海洋局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在海岸带监测、海水产养殖监测、海冰监测、悬浮泥沙遥感监测等方面进行了示范应用。
卫生:
卫生计生委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开展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病疫情监测与评估应用示范,在京津冀开展高速公路周边居民健康风险评估应用示范,并在湖南赣南开展矿山周边居民健康风险评估应用示范,均取得一定应用成效。
统计:
国家统计局在2013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业务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完成对河北、辽宁、山东、湖北、黑龙江5省的秋粮和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遥感调查;2014年对安徽、山东、河北3省近200个县的小麦、水稻、玉米进行遥感对地调查,顺利完成了粮食生产监测相关重大任务。
统计:
中国地震局利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在2014年2月新疆于田地震中成功地解译出新增地表破裂带有关信息并确立震中位置,为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发震构造研究等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在2013年7月甘肃漳县岷县地震中完成对震区道路损毁状况监测,为应急救灾提供信息支持;并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完成了青藏高原东北隅示范区区域、首都圈示范区区域地质构造解译,为该地区发震构造研究等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
农业:
在2013至2014年度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监测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有力保障了我国年粮食生产监测重大任务圆满完成。至2014年3月,农业部完成了我国14个冬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工作,正开展我国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工作。

农业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完成了我国南方秋播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面积的遥感监测工作,涉及湖北、湖南、江西等12个省市,覆盖200多个县市。

农业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完成了全国农业区划数据库遥感制图,提供基于县级行政区划单元的制图产品,使之成为全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基础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情与农业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在北方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面,利用高分一号卫星16m多光谱数据监测我国北方草原区草地长势、草地生产力以及草地沙化状况等。改变以往采用中低空间分辨率数据的局面,提高系统的监测精度。

在北方设施农业遥感监测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2m/8m融合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监测我国北方蔬菜主产区温室大棚的空间分布及数量。

环保:

 环境保护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开展了京津冀等区域气溶胶、颗粒物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太湖、巢湖等地区水华、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等遥感监测应用示范,南京夹江等饮用水源地的叶绿素a等水质遥感监测应用示范,广东象头山、山西小五台山、青海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监测,内蒙古黑岱沟等矿区开发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北京、廊坊、桂林等地开展城市生态用地信息提取的时间序列遥感监测,同时结合地面同步或准同步的试验观测,进行产品精度的阶段验证和评估,为日常的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国土资源:

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程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二、三、四类区土地利用新增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进行监测,以及对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等土地利用宏观监测典型地类进行监测,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卫片执法检查和土地数据参与宏观调控提供基础资料。

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正在全国主要成矿带开展遥感地质调查,通过对照参考已有地质资料,拟定全区岩性和构造地质解译标志并编绘遥感地质解译图,提供野外踏勘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使用,以提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效率。

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可分析地质灾害形成和发育的环境地质背景条件,编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遥感解译图,为灾害治理、防治提供灾害空间分布特征信息,目前已在云南东川、湖南资兴等典型滑坡多发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业务中得到应用。

在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监测工作中,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已在河北、江苏和黑龙江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中得到大量使用,可调查和监测矿山开采状态和矿产疑似违法图斑的分布和占地情况,支撑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卫片执法工作,为矿政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在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可用于对环境因子进行遥感解译,对其演变过程及其变量进行调查监测,评价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目前已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地质地貌、界河岸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解译,为边界的防治治理和管理提供了现势性的本底信息。

交通:

交通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开展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于航道航标提取以及多光谱影像应用于内河航道水文泥沙反演等工作,实现了高分遥感在交通领域应用的突破。

水利:

水利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开展了地表水源地遥感监测、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江河湖库水体分布遥感监测、黑龙江特大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取得了重要应用成果。

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南水北调京石段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岗南水库蓄水量进行持续监测,形成了对岗南水库水位-面积、水位-库容关系曲线监测持续更新,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提供遥感信息支持。

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了灌溉面积遥感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长江湖北段、淮河干流中游进行水体分布遥感监测,为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提供支撑。

城市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城乡规划督察工作中,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2013对33个城市、2014年对100多个城市开展城市用地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为城乡规划督察工作提供辅助信息支持。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中,对6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展了遥感动态监测工作,为及时纠正和查处违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行为提供信息支持。

民政减灾:

民政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对强台风“菲特”及其残留云系造成的浙江省余姚市洪涝灾害进行精细遥感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海洋
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一号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和治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服务。海洋二号主要任务是探测海洋的海面风场、温度场、海面高度、浪场、流场等数据。
可能和大家的生活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渔业,海洋资源等方面有所帮助。

资源

资源一号主要用来监测国土资源变化;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快速查清洪涝、地震的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等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使之合理开发、使用等。 

环境

我国专门用于环境和灾害监测的对地观测系统的卫星系统。

A星任务

采用多光谱和高光谱探测手段,形成对地物大范围观测和高光谱遥感的能力,为灾害和生态环境发展变化趋势预测提供信息,对灾情和环境质量进行快速和科学的评估提供信息。

B星任务

采用多光谱和红外光谱探测手段,形成对地物大范围观测的能力和地表温度探测能力,为灾害和生态环境发展变化趋势预测提供信息,对灾情和环境质量进行快速和科学的评估提供信息。

1.4.导航卫星(北斗)

北斗系统致力于提供给各类用户定位,测速和授时的功能,24小时全天候服务,无通信盲区,为全球用户提供免费、高质量、高可靠服务,并持续提升性能。北斗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移动目标的定位与调度功能。
如果说的贴切一些,我们的手机,汽车,铁路航空,救灾,货物运输都将越来越依赖于北斗所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
1.5.返回式卫星
主要表现在太空育种方面,虽然现在转基因争论的很厉害,太空育种的变异也有好有坏,不过太空育种都是通过多年自交纯种后看性状再筛选的。
其他也包括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等功能。

2.空间资源和空间危害防治(神舟,天宫,嫦娥,实践)
这个部分全人类都刚刚起步,但是想想即使月球和小行星就富含各类矿产,空间的各种地面所不剧透的物理特性(如真空的球体误差极小,空间的高辐射强度等),处于拉格朗日点的飞行器(嫦娥二号飞抵)无需在轨道维持上耗能。
空间危害包括太阳黑子,高辐射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防治,也是人类探索太空所必须克服的。

3.航天技术
航天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等诸多科学技术综合水平的提高才能使得航天技术上一个层次,因此航天技术的水平可以在一些方面代表所使用的各类工业的综合水平。
往往我们用的芯片,电路,结构,也有民用的低可靠性版本,航天的产量很低,有单独为航天研发的器件和设备,也有很多是互相借鉴互相吸收经验,源于工业级的器件和设备,这方面很难统计。小到元器件,大到太阳能帆板等都有这些影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