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气是什么犯法吗

如题所述

笑气是违法的呀,犯法的话,需要考虑去减轻。
1. 一般来说减刑减的都是时间,能减刑罚类型的只有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减刑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不管重罪还是轻罪,罪名不论,符合即可。减刑是不限制次数的。

2. 减刑有分可以和应当。在执行期间自己表现好的,是可以减刑,只有对其他人做出贡献的才是应当减刑。比如说,阻止检举他人重大犯罪查证属实的、有发明或技术革新的、舍己救人或抗灾救险有突出表现的、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

3. 减刑是有限度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执行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无期徒刑不能少于13年。死缓不能少于15年,不包括2年缓刑期。严重的死缓(累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可以限制减刑,那么执行期就不能少于25年(死缓减为无期徒刑)/20年(死缓减为有期徒刑)。

4. 假释是坐牢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坐牢的人也不是全部都可以假释的,累犯不行,暴力性犯罪10年以上也不行,即使减到10年以下也不行。如果是暴力+非暴力犯罪数罪并罚的就只单单看暴力 判多久来判断,不看合并刑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0
先来说一下笑气到底是什么东西,笑气其实就是N₂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气体,有轻微麻醉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医用麻醉剂使用。其实,“笑气”并不会让人发笑,而只是令人脸部肌肉失控,形成一个诡异的笑容,因此才被称为“笑气”。近年来,吸食“笑气”的潮流逐渐从国外流入中国,在各地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风靡,有人一天吸食几百瓶甚至上千瓶,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吸毒人员,包括很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笑气(一般称打气),因为笑气不属于毒品,不受毒品管制。甚至网络上有很多商家以“气囊”为名称,公然出售笑气。但事实上,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堪比毒品,大量青少年耗费巨资吸食成瘾。但国内对于如何使用法律手段控制笑气流通一直存在着法律争议,笑气不在我国的《麻醉药片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也不属于法定的新型毒品。
2017年12月2日,浙江省云和县公安局通报,其破获的一起“笑气”案件被移送起诉。这是全国第一例打击“笑气”犯罪的刑事案件。该案中3名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取得“笑气”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购物网站、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非法销售“笑气”。该案将没有获得经营许可证经营“笑气”的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罪,在全国属于首例。

对于销售笑气以非法经营罪定性的法律依据是:我国虽然并没有将“笑气”列入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管制目录,但却将笑气作为普通的化学品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由安监等部门监管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

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由安监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经营的危险化学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在未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笑气,属于非法经营。
通过了解可以知道,笑气的成瘾性并没有毒品那么严重,少量地吸食笑气,人体并不会有多大的反应。但是翻阅了很多笑气成瘾的报道可以发现,很多人接触笑气最开始的借口就是:这个东西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也不算毒品。于是好奇心作祟开始了使用笑气的不归路。但事实上,长时间使用笑气的危害和心理成瘾性远远超出了使用者自己的预估。必须对笑气进行法律上的管制。

因此,除了通过非法经营罪的形式对大量经营销售笑气的行为进行打击以外,应当有专门针对笑气这种特殊性质的“伪毒品”进行管制。虽然国内已经加强了对娱乐场所、网络销售笑气的打击,行政处罚的力度也在加大,但仍有很多青少年为了追求时髦,接触到了笑气。很多不法商家将笑气改名为其他名称后仍然在网上大肆销售,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笑气的生产流通源头做好严格管控,一方面要寻求更有针对性的法律依据,浙江省的“以危险化学品管控为由,定性为非法经营罪”的思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好头。
第2个回答  2021-05-21
笑气在医学上可以作为轻微麻醉剂使用,但并没有被管制,所以它确实不是法律意义的毒品。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尽管不是毒品,但无数案例证明,笑气滥用对人体构成的危害却不逊色于毒品。例如2017年,一位女留学生就因为长期大量滥用笑气,导致大小便失禁,无法站立,最终只得坐着轮椅回国接受治疗。国内也有多家医院收治了因大量滥用笑气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年轻患者。

笑气是毒品吗?私自贩卖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实际上,笑气在西方国家的音乐会、夜店和娱乐场所非常泛滥,在十大滥用物质里排名第7位。由于笑气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更好的药效反应,所以国外的医学家将笑气定义为“再来点”的娱乐药物。

因此从纯医学角度来说,长期滥用笑气其实就是典型的药物滥用,与吸毒行为没区别。所以我国台湾地区很早就把笑气列为入“医用气体”药品管理,未经核准擅自制造或吸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英国《医药法案》明确规定,笑气不能作为娱乐消遣使用,违法者最多可以判处2年监禁。

笑气在我国并不算是毒品,只是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应给予货值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货值的20倍不足1万元的,按1万元罚款。笑气,化学名称为一氧化二氮,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
法律依据:《易制毒品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或者备案擅自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伪造申请材料骗取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许可证,使用他人的或者伪造、变造、失效的许可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由公安机关没收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用于非法生产易制毒化学品的原料以及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设备、工具,处非法生产、经营、购买或者运输的易制毒化学品货值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货值的20倍不足1万元的,按1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年内,停止受理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许可申请。
第3个回答  2021-04-19
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同氧气,因为笑气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氮气和氧气,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
  其麻醉作用于1799年,由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有关理论认为一氧化二氮与二氧化碳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则其空间构型是直线型,一氧化二氮为极性分子。现在主要用于表演,也可以用来做赛车加速器中的助燃剂。

在食品行业中,笑气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但不能直接食用,主要是用于加工奶油的。经过笑气处理的奶油更容易做造型,奶油的口感也更好。

笑气最开始是作为一种麻醉剂使用的,最常见的就是拔牙的时候医生给病人注射笑气。它可以使人暂时失去痛觉,但不会神志不清。拔牙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因此笑气就是一个很合适的麻醉剂。因为在吸食笑气之后人们会面带微笑,因此就称它为“笑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医院已经不用笑气做麻醉剂了,只有一些比较基层的医院还在使用。

不过,笑气逐渐出现在酒吧、夜店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多不法分子非法买卖笑气,导致有人沉迷笑气,笑气的监管力度就开始严格起来,长期吸食笑气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在某种程度上,笑气与毒品类似,不过笑气的成瘾性比毒品要小。
吸食笑气之后会有一种轻飘飘的快感,但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十秒。因此,吸食笑气的人往往会一次性的吸食大量笑气。吸食之后会有一种头晕恶心的感觉,甚至可能会昏迷死亡。长期吸食笑气会让人记忆力下降、神经受损。长此以往可能会使人精神出问题。

据统计,已经有很多的青少年沉迷吸食笑气,因为笑气的成瘾性比毒品小,在法律规定上又不属于毒品,很多心智不成熟的人就去尝试,然后无法自拔。沉迷笑气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很多人也因为笑气而家庭破碎,变得一无所有。因此,一定不要吸食笑气。
第4个回答  2021-05-24
谈起笑气,人们对它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可如果说到“派对气球”、“奶油气弹”,这对常年流连于各大娱乐场所的“夜店咖”们来讲,就一点儿也不陌生了。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1972年由英国著名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发现,并在后来因为其能让人保持神智的同时麻痹痛觉而被用作麻醉剂。同时,因为其易分解的特质,笑气后来也被人们用来打发奶油,这可能也就是它被叫作“奶油气弹”的由来。

笑气在夜店中的流行要追溯到2009年。多年以来,我国警方对毒品一直保持着强势的高压政策,进行着不遗余力的强烈打击,为此,我国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青壮年民警为禁毒献出自己的生命,代价不可谓不巨大,而相对的成果也不可谓不显著。在这一情形下,狡猾的犯罪分子对贩卖被重点打击的“传统毒品”、“合成毒品”自然有所收敛。但不幸的是,与此同时,他们的视线,也转向了尚未被高度重视的“第三代毒品”,并将其罪恶的双手,伸入了更广泛的无辜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