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压高低的主要因素?

影响血压高低的主要因素?《卫生学》循环系统

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在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
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的遗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在遗传表型上,不仅血压升高发生率体现遗传性,而且在血压高度、并发症发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方面,如肥胖,也有遗传性。

2、饮食
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饮食中钙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尚有争议,多数认为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高蛋白质摄入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能升压。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3、精神应激
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高血压患者经休息后往往症状和血压可获得一定改善。
4、体重超重或肥胖
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常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20~24为正常范围)。腰围反映向心性肥胖程度。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肥胖。血压与BMI呈显著正相关。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5、避孕药
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35岁以上妇女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在终止避孕药后3~6个月血压常恢复正常。
6、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SAHS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如腺样和扁桃体组织增生、软腭松弛、腭垂过长、舌根部脂肪浸润后垂以及下颚畸形等。SAHS患者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SAHS病程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4
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1
、人体生理活动:一般在安静、休息、心平气和和状态下血压较低;在劳动、情绪变化(如高兴、悲伤、紧张)、进食、排便时均可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能使收缩压上升
2.7kPa

20mmHg
)左右。
2
、季节变化:据实践调查可知,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冬季高夏季低。
资料来源
:医


育网
3
、昼夜变化:血压在昼夜
24
小时内出现一种生物钟节律波动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用
24
小时自动测压仪记录血压的波动可知,正常人在上午
9
时、
10
时血压较高,下午
3-5
点血压亦较高,晚间睡眠后血压较低。
24
小时内血压的波动范围平均为
4±2

2.7kPa

30±15

20mmHg
)。一般认为,只有固定性高血压的顽固患者波动小,且其最低值不能达正常值范围。引起血压在
24
小时内波动的原因主要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程度有关。生理情况下的血压波动是机体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过程,反映正常人体的应激反应性,
-
这种波动是正常的(太高或太低的波动例外),大可不必担忧。
4
、年龄因素:从年龄讲,老年人血压更易波动,精神上的微小刺激也可使血压升高。原因是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不能很好适应心脏排血量的变化。因此对老年人的血压值应多测几次,排除其波动性所致血压值的高低变化,方能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血压数值。
5
、体位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体位不同而有所变化,立位时高,坐位次之,卧位时低。因为立位时血压必须调节得略高一些,才能保证头部血液供应。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和血液循环调节功能减退,在突然起坐或突然站立时,血压下降较明显,可出现

体位性低血压

(又称直立性低血压)。
6
、其他因素:吸烟、进餐、饮酒、喝咖啡、饮食量多、进食的类别与咸淡、服药的品种都可引起血压波动。
  
认识到血压的波动性和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至少不能凭一次随测血压读数来确定人体的血压水平,重复检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有学者提出假设:高血压常常由正常血压通过

波动性

高血压而发展成

固定性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似乎也支持这种假设。血压波动性并不是限于临界性高血压,波动的血压越高,变异性越大。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在某些

健康

人群中,平时血压一直正常,但给以应激负荷后,则出现血压增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潜在性高血压。
  
潜在性高血压是如何发生的呢?因为血压的调节是通过人体血压感受器、控制器和效应器等自动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升压和降压两种调节机制。正常血压的维持就是升压机制和降压机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降压机制功能不全或升压机制功能亢进,都会引起调节偏离而出现高血压。血压的调节机制,就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对外因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如神经体液改变、外周血张力、心跳的变化等。正常人通过调节机制调节,血压可逐渐恢复。如果调节偏离不能调节到正常范围并且继续扩大,最后调节量从一个稳态转变到另一个稳态,这个变化过程就是潜在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
  
如果能早期发现潜在性高血压病人,用一般保健措施,如饮食调节、休息疗养等即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这对于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第2个回答  2017-10-02
高血压是由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心输出量又受心脏舒缩功能、心率、血容量和回心血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外周血管阻力主要决定于血管口径和血液粘度,血管口径又受神经、体液和血管本身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疾病,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等。超重、肥胖;体重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肥胖人脂肪多,这不仅引;起动脉硬化,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决量增加,结果易产生血压。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饮食:食入过多的食盐,可招致高血压。此外,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
第3个回答  2019-05-03
低压及舒张压,舒张压高的高血压患者比收缩压高的高血压患者更难控制血压,因此,患者需要按时服药,降压药物则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选择目前临床上的几种常见类型的降压药。还有就是患者要合理地安排饮食,要低盐、低脂肪饮食,并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要多食富含钙和钾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要戒烟、戒酒,科学地饮水,保持心情的愉快,并适度的运动。
第4个回答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