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顺下属厚黑之道怎样理解?

如题所述

身为领导,如果希望建功立业,就需要下属的鼎力支持和拥护。作为上司,有必要学会既“脸厚”又“心黑”,如此才能管理好下属,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

恩威并施,遏其不轨之心

《孙子兵法》说:“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文”是宽厚、恩仁的意思;“武”是刑威、惩罚的意思,把这句话用在现在的职场中可以解释为:对待下属既要宽厚、仁义,还要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才能令下属言听计从。

乾隆年间,有一个叫汪如龙的人,他是个极为有名的盐商,原本是两淮盐政征瑞的幕僚。征瑞刚刚上任不久,汪如龙就前往结交,向征瑞进献了许多诸如如何查假打非,如何收捐纳税以及追查走私漏税的良策,深得征瑞的赏识,后来被招为幕僚。而汪如龙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做了幕僚以后,就开始不把征瑞放在眼里,并有了取征瑞之位而代之的想法。

汪如龙为了接近和珅,他先同征瑞一起向和珅进献了一匹名马。和珅这样的贪官,平常的金子银子很难打动他,唯有像古玩、宝马之类的奇珍异宝方能令他动心,汪如龙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和珅的注意。

进而他又通过和珅向乾隆进献了一名美女,令乾隆很是满意,和珅心中对汪如龙的进献有几分高兴。然而和珅明白,对待汪如龙这样的人必须用威势压制他,否则他的野心就会不断膨胀。于是,和珅就召见汪如龙,一见面就一脸严肃,令汪如龙心中不安,原有的狡猾和傲气就减去了一半,进而和珅说道:“恭喜你讨得皇上的开心啊!”然后用眼睛盯着汪如龙,气势逼人,汪如龙越发不知所措,只能静静地等着挨训。

这时,只听和珅怒斥道:“你可知罪,对皇上惑以美色,致君王不朝,论罪当斩!”汪如龙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倒,口中忙称罪该万死,乞求和大人能网开一面,说自己早已心仪大人,以后定当好好进奉。和珅见目的已经达到,才缓缓舒展开了紧簇的双眉。

经过这次威慑,汪如龙将原有的野心收敛了起来,心甘情愿地做了和珅的一名爪牙。

为了向和珅表明自己的忠心,有一次汪如龙将家中的一幅名画送给了和珅,且在画中放了一张大额银票。

汪如龙的这种苦心自然不会落空,和珅面见皇上时经常夸汪如龙如何精明能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后又说征瑞虽然迎驾有功,但却糜烂奢侈,应当加以警戒,不然对国家、对人民都不好。乾隆听了之后就把汪如龙放在了心上,对征瑞却大为不满,于是想撤掉征瑞两淮盐政的官职,就命和珅推荐合适的人选担当此职,和珅就把汪如龙推荐给了乾隆,自然,征瑞被撤职了。

从此以后,汪如龙就更加效忠和珅了,再也不会有什么对和珅不利的举动了。

征瑞之所以丢掉官职,是因为他不懂得厚黑学的奥妙,而和珅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对汪如龙恩威并施,不仅压制住了他的野心,还将其收为自己的亲信,为自己所用。

宋孝宗时,孔镛出任田州知府,刚上任不久,府内的守兵就因为其他的任务被调走了,峒族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即乘虚攻城,把田州围得水泄不通。孔镛于是召集众官员商讨对策,经过商量,大家都主张关闭城门死守。孔镛说城内粮草有限,这么死守空城能支持几天?要让他们退兵,只有对他们恩威并施。众官员都有疑义,认为此举不可行,可孔镛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经过商量,孔镛决定带着两个马夫牵着马出城,峒兵一将领一见有人出城,马上准备迎战。孔镛说我不是来跟你作战的,我是这里新来的太守,我要见你们的酋长。

峒将见孔镛没带武器,便放心地引他们进了寨子。还没进寨子,两位同来的马夫就偷偷地逃走了。孔镛刚进山寨就被峒兵围了起来,孔庸不惊不慌地看着峒兵,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快拿椅子来,让你们首领来参见。”峒兵摸不着头脑,只好拿来坐椅给孔镛坐。孔镛说:“我知道,你们都是良民,只是一时被饥寒所迫,才上山做了盗贼。前任州官不体谅你们,反而出动军队来攻打你们。现在朝廷命我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儿孙,怎么能忍心派人来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信得过我,就送我回府去,我不仅不会杀你们,而且送你们口粮和布匹,放你们回家。如果你们还是不听,后面大军讨伐,你们就难逃死罪了。”孔镛待大家安静下来后说:“我饿了,给我摆饭。”

峒人首领忙命人做好饭菜送上来。孔镛饱餐了一顿之后,天色已晚,孔镛又说:“天色已近黄昏了,回城是来不及了,我就在你们这里过夜。”众人又忙准备好床被。

第二天,孔镛对首领说:“我今天要回去了,你派人随我去取粮食和布匹吧。”

孔镛带着峒兵来到城下后,城里的官员们以为太守已被峒人制服,不敢开门。孔镛笑着对峒人首领说:“你们先后退几步,我自己进去,拿出东西来犒劳你们。”

众官员们把孔镛放了进来,又关上城门。孔镛回城后马上命令士兵将谷子和布匹从城墙上投下去,众峒人满意而归。从此以后,峒人再也没有造反。

孔镛能说服峒人退兵并且让他们不再造反,是因为他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给予峒人一定的恩惠,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处处为他们着想,同时告诉他们,如果再造反,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惩罚,让他们去权衡利弊。孔镛所采取的策略可谓“恩威并施”,可谓厚黑之至。

在职场中,一个领导者要赢得下属的心悦诚服,一定要懂得恩威并施,维护自己的威严。对那种很有能力却很傲气的下属,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压制措施,让他明白你是他的上级,在一定的时候还要给予奖励和恩惠,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事,因为人都一颗感恩的心。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帝王将相大多深谙厚黑之道。遇到冲撞自己的事情时,虽然一时心头不快,但考虑到大局,也往往能“忍小成大”,这是他们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莽篡权后,刘秀在政权更替中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后来他称帝,年号建武,定都洛阳。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刘秀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东汉初年,任董宣担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

那个时候,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都没有办法治理好这一顽疾。百般无奈,光武帝刘秀决定任命董宣做洛阳令。董宣上任后,不畏强权,果断处理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刘秀的姐姐,她仗着公主的身份,豢养了一帮凶狠的家奴,这些家奴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有一次,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在大街上强抢东西并且杀了几条人命,然后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按照东汉的法律,没有皇帝的圣旨,地方官不能到皇亲国戚的府第搜查。这让董宣寝食不安,但是又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只得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只要杀人的家奴一出来便立即拘捕。

有一天,湖阳公主带着这个杀人的恶奴出行,董宣知道后,立即带领捕头拦住了公主的马车。那个杀人的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如此形式,立即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阳公主傲慢地问董宣:“你是什么人?敢拦截我的车驾?”

董宣上前施礼,然后把事情的原委坦诚地告诉了湖阳公主。湖阳公主一听小小的洛阳令敢向她要人,于是拒不交人。

让湖阳公主没有料到的是,眼前这位小小的洛阳令竟然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上一划,厉声责问她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时,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了法,也得与老百姓一样治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做主,绝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然后一声令下,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恶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了脑袋。

众人面前,堂堂的公主竟然受一个小小的洛阳令的奇耻大辱,湖阳公主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战。湖阳公主一见到刘秀,就哭得昏天暗地。光武帝想,小小的洛阳令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如此蔑视公主,于是命令卫十把董宣抓了过来,准备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面无惧色,他对光武帝叩头说:“临死之前我有句话要说!”然后董宣声泪俱下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汉室得以光复。皇亲的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治久安,严肃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被乱棍打死的下场。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可用什么办法治理?”说完,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被董宣的忠诚和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动所感动。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他死也不肯向湖阳公主赔礼道歉。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便嘲笑光武帝说:“你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不能驾驭了呢?”光武帝回答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从严,严格执法,而不能像过去做平民时那样办事了!”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

光武帝为了嘉奖和鼓励董宣,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30万赏钱。

如果光武帝在姐姐湖阳公主的哭诉下处死董宣,对臣下小小的过失(况且董宣的所作所为还是公正执法、为民除害的行为)都不能容忍,毫无疑问,他会大失人心。因为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人最终落个身首异处,谁还敢尽心尽责为国家出力?得不到臣民拥护的皇帝,最终要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身为领导,如果希望建功立业,就需要下属的鼎力支持和拥护。如果一味地整治别人,以让别人唯命是从为乐,恐怕没有人愿意为你死心塌地工作了。相反,有些时候,在有些事情上,适当地装聋作哑,糊涂一回,往往能够拉近你与下属员工的距离。毫无疑问,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宽厚仁慈的领导。

管理下属的小技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司的领导,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人认为生产、研发、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脉,掌握技术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事实上,管理者才是公司最需要的,因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宏观的长远大计,也只有管理者才能从这个层面上考虑,为公司做出“百年大计”。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上司掌握着主动权,领导的管理在沟通和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厚黑学大师李宗吾说:“牛山之木尝美矣,斧斤伐之,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其濯濯也。虽存乎人者,岂无厚与黑哉!其所以摧残其厚黑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则其厚黑不足以存。厚黑不足以存,则欲为英雄也难矣!人见其不能为英雄也,而以为未尝有厚黑焉,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厚黑日长;苟失其养,厚黑日消。”

上司有必要学会既“脸厚”又“心黑”,如此才能管理好下属,才能让公司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以下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1.学会倾听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上司比做一个能言善辩的上司更吸引人。倾听之道不在于如何说,而在于如何听。自己的感受永远不能代替下属的体验,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下属。上司倾听下属的各方面意见和忠告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善用下属的长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任何人都有缺点,就像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一样。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期望下属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天衣无缝,也不要苛求他做个完人。身为上司,要善于发挥下属的最大优势,充分利用下属的长处,也是善用下属必不可少的一条。

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充分信任是保持和谐永恒不变的法则,要相信自己的下属,让下属去自由发挥,不要让条框条框成为下属前进的桎梏,只要符合公司的利益和目标,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就应由下属自主抉择。上司要有“追随者至上”的想法。作为一个上司,要珍惜他们、支持他们、给予他们力量、激励他们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当他们受到鼓舞感召时,他们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惊人的潜能才会急剧地爆发出来。

4.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掌声

巴掌不打笑脸人,没有人拒绝微笑,就像没有人会拒绝对他的真诚的赞美一样。在上司的面前,什么样的下属都会有些压力,而上司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微笑更容易拉近自己与下属之间的距离。同样,也不要吝啬你的掌声,给下属一点鼓励,要比说教更有激励的效果。给下属一点掌声,尤其是下属遇到困难或者遭遇挫折的时候。

5.勇于为下属承担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如果你的下属犯错了,你会怎么办?当生活中真正出现这种情况时,最为常见的现象是狠狠地批评下属一番,并要他引以为戒,即使那并不全部是他的错。聪明的上司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勇于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有时候并不只是承担确实属于自己的责任,还要承担确实下属于自己的责任。下属的任何责任与你是分不开的,因为你是他的上司。上司勇敢地承担下属的责任,会更容易得人心。

6.打铁先要自身硬

作为管理者,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素质,也就是具备管理这个团队的专业素质,同时身先士卒,并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尊重下属,才能得到下属的青睐和拥护。

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到只有一两名员工的小公司,大到数万员工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好的制度胜过一切说教。在规章制度范围内一切都好说,但权力绝对不能超越制度,规则也不能让位权威。唯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合理、规范地管理好公司。

8.下属至上,别把压力留给下属

“顾客至上”是商业领域永恒不变的法则,同样,作为公司的上司,了解、掌握下属的需求和想法,在下属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卑微的工作,没有卑微的下属,即使职位再低的下属也都希望得到上司的认可,他们也想体现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不要轻视和不在意你的下属,同时给予每个下属适合他们的发展规划,真诚地帮助下属。只有下属个人的成功,才会有你和团体的成功。

身为上司,你遇到的烦恼、麻烦、压力可能很多,但是,你不要因此把你的压力转移给你的下属。比较聪明的方式是你可以通过休闲旅游或找几个朋友聊天、唱歌等方式来排解你的压力。

9.建立良好竞争机制,激励下属创新

竞争是人的本能,人们的压力越大,进步也就越大。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适当的压力有助于下属的进步。

成功的企业不能缺乏“狼”的竞争力,但纯粹的狼性会带来分裂和自我蚕食。不成功的企业面对竞争时总有“羊”的无力感,但羊的勤恳温良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如何让企业中的“狼”与“羊”和谐共存,全力打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以此来规范和激励下属创新,以此保证那些具有真实才能的人有机会施展其本领,使他们脱颖而出,真正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使那些不学无术、才能平庸的人感到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从而促进和保证每个人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

工资、奖金、荣誉、关怀、认可、竞争等都是激励的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激励和培养并存,要通过竞争和激励培养出出色的下属。

厚黑驭人,杀一就要儆百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在《百战奇略》中说:“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慎,则不可加诛戮,重壮军威。须假之以颜色,亦亦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意思就是说,与敌方交战,军中如有畏惧不前或是临阵脱逃的士兵,必须择其甚者处以极刑,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但是,如果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情绪,就不能用这种办法了,多杀势必削弱实力,挫伤军威士气。

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国大将军曹真上表请求伐蜀。魏明帝于是令曹真为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副都督,引兵四十万从长安出发,攻打汉中。

诸葛亮见魏军来攻,叫王平、张嶷率领一千名士兵去陈仓防守。

当魏军驻扎于陈仓的时候,天气大变,大雨一连下了好多天,平地水深三尺,魏军士兵无法睡觉,马无草料,军无战心,于是魏明帝命令撤兵。孔明知司马懿有埋伏,也不追赶。诸葛亮命令魏延、陈式率领二万人马去箕谷,并令他们不要轻易前进,防止魏兵在箕谷埋伏。

魏延、陈式见曹军撤去,连忙引兵两万取箕谷而进,正要行军的时候,蜀军的参谋邓芝到了。邓芝见魏延、陈式出兵,了解了缘由后说:“丞相在行军之前曾提醒你们,如果出箕谷的话,小心有魏兵埋伏,不可以轻进。”魏延很有把握地说:“丞相用兵为什么这么多疑?魏兵连遭大雨,现在正饥寒交迫,必然准备急忙撤兵,怎么可能埋伏呢?现在如果我们乘胜追击的话,可以大获全胜。丞相如果听我的建议的话,直接出子午谷,现在不要说长安,就是洛阳也被我们占领了!我现在就率领我的军马到祁山下寨。”陈式也不听邓芝的劝阻,率领自己的五千兵马直接出了箕谷。

陈式正领兵前行,忽然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魏兵塞满谷口,把陈式的五千军马围得水泄不通。陈式左冲右突,也没有能够突围。就在这紧要关头,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马杀人,原来是魏延率领的援军。等到他们突围回到谷中的时候,陈式所率五千军马只剩下四五百人。魏延、陈式这才相信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懊悔不及。

当诸葛亮听到陈式折了四千余人,只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中的消息后,他便让邓芝再来箕谷抚慰陈式,防其生变。

后来,当诸葛亮复出祁山,劳军完毕的时候,魏延、陈式连忙入帐拜伏请罪。诸葛亮说:“是谁损兵折将?”魏延说:“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才导致大败。”陈式说:“此事是魏延叫我这样做的。”诸葛亮说:“是魏延救了你,你现在反倒诬陷他!”于是命令武士把陈式推出去斩杀了。

事实上,出箕谷的主意是魏延出的,而且魏延也参与了,直接一点说,陈式出箕谷的行动是魏延授权的,因为魏延是陈式的顶头上司,按照现在的说法,魏延就是主犯,应该负主要的刑事责任。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治他的罪,相反陈式却成了替罪羊。诸葛亮的用意正是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因为相比于陈式,魏延还有利用价值,用《三国演义》原文的话说,就是“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从厚黑学来看,诸葛亮之心可谓“黑而无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