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诗歌类型及包含情感

如题所述

诗歌鉴赏感情类型归纳
一、别离诗
1.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别恨离愁.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表达自己的志向.
5.离愁别意: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贬谪诗
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报国无门之激愤、怀才不遇之寂寞、孤苦无依、贫病潦倒、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忧怨和愤懑之情.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三、爱情怨女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四、思乡怀人诗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思乡怀人、思乡念亲、相知相思、游子迁客之凄凉,思念亲友、边关思乡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五、咏物抒怀诗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六、山水田园诗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或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
3.通过对景物描写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或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时光易逝.
七、咏史怀古诗
1.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变迁.
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讽喻现实.
3.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或自比自况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
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别离诗1.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别恨离愁.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乐观旷达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4.表达自己的志向. 5.离愁别意: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二、贬谪诗1.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报国无门之激愤、怀才不遇之寂寞、孤苦无依、贫病潦倒、天下之大无处容身的忧怨和愤懑之情.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三、爱情怨女诗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四、思乡怀人诗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思乡怀人、思乡念亲、相知相思、游子迁客之凄凉,思念亲友、边关思乡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五、咏物抒怀诗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第2个回答  2020-11-20
七整四个类型。即包含情感。还包含情感。是的,七种诗歌。类型及包含的情感。这个情感七种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你整情感是一样。一个的情感是一样七个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希望不一定会实现,但我们要敢与希望,并为之奋斗。——写给自己

遥想当年,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出山辅佐他,帮他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于是,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这下,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赤壁一战过后,奠定了鼎足三分国的气势,北方曹操,仗有天时;南方孙权,据有地利;西方刘备,仅凭人和。

此时此刻,曹操希望孙刘两家反目成仇,他好坐山观虎斗,享尽渔翁之利;孙权希望曹操攻打刘备,他好趁此机会,歼灭曹操;而刘备,在希望有一个好时机,既能灭了曹操,又能吞了孙吴。曹操的希望似乎有些实现了,刘备为了给关张报仇雪恨,亲自出战东吴孙权。赵云、孔明几番劝阻,以大局为重。可刘备一想起结义兄弟之死,就心中不适。桃源结义之时,他们三人曾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就在他的义气为先中,他所带人马尽皆烧死,自己败走白帝,多像当年曹操的败走华容啊!

刘备虽逃得性命,但没过多久,就死于白帝了。

孔明为报刘备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辅佐少主刘阿斗。可刘阿斗是扶不起的呀,听信谗言,几次三番招孔明回来。可怜孔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尽皆枉费心计。孔明就这样带着没有统一中国的遗憾,愧对刘备的内疚离开了人世。

孔明死后,少主更加荒废朝政,蜀国日渐衰败。最终,被曹氏所灭。最可恨的是刘阿斗,不仅投降,而且当人问他安乐否时。他竟说:“此间乐,不思蜀也。”倘若刘备、孔明泉下有知,焉能容得他这番堕落。

三国中,只有司马家族是最后的赢家。刘氏、曹氏、孙氏皆因子孙没出息而灭亡,司马家族才是真正的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