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童言无忌”,家长该怎么应对才不尴尬?

如题所述

说起小孩子,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活泼可爱,天真烂漫,但有时候,他们的一些“童言无忌”也让大人们啼笑皆非,尴尬不已。

例如下面这位小朋友小芸,就在奶奶的寿宴上闹了笑话:

小芸去参加奶奶的寿宴,到了吃寿包的时候,小芸看见寿包的形状,好奇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这种长的像pp一样的东西?”餐桌上的人听了都哭笑不得,不知如何回答。



实际上,孩子的这种“童言无忌”是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简单地进行表达,如叫“爸爸”、“妈妈”。从2岁开始,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幼儿的说话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

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可能正在学他们说话,甚至学周围人和电视上的人说话。对于身边信息的广泛接收,也就导致了孩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童言无忌”的表现。



研究表明,4-12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需要高度重视。

但是首先,家长要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学习的过程总是要经历失败的。

孩子会自己模仿他人说话,并做自我调整,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增强表达水平,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童言无忌”的话。

这时,最怕的就是大人先有了“教”的概念,过于超前地想要规范孩子正确说话,往往会导致学习的失败。



语言的学习就像婴幼儿学走路一样,从来没有哪一个大人会一开始就要求婴儿挺直腰板、昂首挺胸学走路,一定是先从爬行开始慢慢地练习,逐渐学会走路。

婴幼儿刚学习讲话时,大人不必去纠结他们的发音是否正确,使用的词汇是否丰富,更不必关心使用的语法是否正确。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要求不断提高,于是就可能出现要求过高的现象,拔苗助长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家长在指导孩子说话时的误区了。

“童言无忌”背后反映的是孩子正在学习与发展语言功能的一个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倾听,悉心指导,不可忽视或斥责,也不可要求过高。



那么,孩子的“童言无忌”会产生什么后果,大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不能忽视

有时候,孩子在某些公共场合或是在家里说出一些不合适的话时,大人会哈哈大笑缓解尴尬,接着转移话题,而忽略了孩子的行为。

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妥当,因为孩子会从大人的大笑中受到鼓舞,甚至会错误地以为大人很喜欢自己这样的行为,从而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误以为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



切忌斥责打骂

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在他人面前的不当言论产生尴尬和愤怒的心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责骂甚至踢打,以为这样既可以解决尴尬又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

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孩子会被惊吓,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变得不敢表达,对孩子的语言功能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冷静应对,化解尴尬

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场合说了一些不当的话,首先家长不可大声责骂,这样不仅会吸引周围的目光,把事弄大,还会使双方都更加尴尬,对小孩的心理也有不利影响。

要冷静下来,向对方表示歉意,也要让孩子道歉,让他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礼貌的行为,从而化解矛盾。



认真倾听,增强沟通

在孩子语言功能的发展阶段,大人不能完全保证孩子不说错话。

作为孩子人生中除了老师之外最重要的教导者,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去教导孩子,引导他们,让他们的语言发展向着正确的、优秀的方向发展。

多听、多说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多听听孩子的话,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比如:

在孩子主动与父母说话时,要放下手中的事务,耐心倾听;

在孩子想要表达却无法流利说出时,加以引导,不打断他们,也不要打击他们;

在孩子的表达有问题时,不要过于苛求语法之类的问题,先注重内容,再委婉地纠正他们说话的方式,可以用反问句来让孩子产生思考,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而言之,耐心倾听与交流沟通是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最好方法,家长千万不可忽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语言发展,也不可暴力对待。

这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语言表达,要认识到“童言无忌”是正常现象。家长们要做孩子最亲近的老师,从小抓起,加强指引,让孩子做一个有礼貌、会表达、口齿伶俐,积极开朗的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8
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要注意言语,以身作则,做好一个榜样,好的家庭氛围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孩子的童言无忌也不会有什么好尴尬的。
第2个回答  2021-01-08
家长应该在孩子说错话后要和他讲清楚,这样的说话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应该告诉他这样说话的严重性,让他及时改正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21-01-07
首先是不能够忽视,然后就是不要去打骂孩子,就是冷静应对并且化解尴尬。
第4个回答  2022-04-02
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成人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可以代替先对客人表示歉意。然后,换个地点或者时段和孩子沟通,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不恰当的语言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怎样表达才更得体。切不可当众训斥孩子,或强迫孩子道歉。那会让孩子很委屈。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当我们的孩子真正明白事理之后,再让孩子考虑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孩子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