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如题所述

1、以人为本,善待百姓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种激励人们、有利于干事业的环境。要做到为民谋利,让利于民,绝不能与民争利或损民利官。

2、树立正确的“官”念,增强公仆意识

官者,公仆也。每一个官员,要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亲民意识,少一点争奇斗艳的虚荣习气,多一分对平头百姓的真情实感。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抵制“官本位”心理,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数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座右铭,也是党的惟一宗旨。它的重要特点就是:党代表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主动的、自觉的、不带任何条件的、真心实意和全心全意的。

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三个代表的本质定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把以人为本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价值导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1.坚持民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要正确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一是在行使权力时要充分表达人民意愿,体现人民意志,把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目的,说话办事不能违背群众意愿,伤害群众利益;不能紧傍少数富商,而疏远广大人民群众,去做一些伤害和侵犯大多数百姓利益的事情。部分基层干部还兼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在参政议政和提议案时,要把重点放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事情上来,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所为,真正履行好职责。二是要切实关心和帮助社会上生活特别困苦的弱势群体,无论是在物资上还是政策上,都要给予重点倾斜,保证让他们享受到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目前,我县农村共有五保户低保户14500人,占全县人口的3%左右,每年各级财政要安排近千万的资金,用于这些困难群体的生活补助,此外,在建房、就医等方面也给予资金补助,对此,他们深深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但是,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不能满足现状,应该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主动帮助他们研究发展致富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三是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根本标准。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利是群众给的,有了权都做了什么,做的怎样,要让群众来评价。因此对干部的评价应增加群众的满意不满意的比重,要用群众能看到享受到的实实在在工作成果去说话,让百姓做出公正的评价。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人代会上,都公开向市民承诺一年内要为群众办几件惠民实事,而且都能按时完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群众都很满意,这就是一项很好的方法。

2.提高本领。就是要提高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当前,我认为迫切需要提高 “两个力”。一是基层党组织的“物力”,就是能够可供群众使用的物质。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为民办实事解难事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作为保障。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发展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才能有充足的物资基层,才能真正的让百姓得实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需求。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应把依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解决为群众办事无保障的问题。就我县22个乡镇,178个村而言,都有一定的资源和发展潜力,因而,要因地制宜,打好资源牌,是民族地区的,可举起民族牌,是旅游地区的,可做好旅游文章,是农产品地区的,可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004年,大西岔镇北江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上访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组建后,积极争取上级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在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引领村民大力发展淡水养殖、板栗、林产品等产业,使农民收入由原来的不足千元达到3000元,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村级债务基本化解,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百姓富了,矛盾也少了,各项工作也走在全镇的前列。再比如,江苏华西村,村办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8.5万元,各类社会矛盾几乎没有,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空前繁荣,被誉为中国第一村。诸多事例证明,只有经济发达物资丰富,满足了群众的物资文化需求,才是为群众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基层干部的“心力”,就是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首先,要端正工作的动机和出发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群众办好事解民忧,而不是为自己捞实惠得好处。在我县实施的村级党组织“能人领村”工程中,就有部分干部向村民承诺,到村工作不要工资报酬,就是想为周围的群众办点实事,有时甚至出门办事的经费都是自己掏的。其次,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要勤政为民,有舍得牺牲自己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于群众的所需所盼,要牢记心中,无论困难有多大,也要努力去做,不能敷衍了事相互推诿。在群众遇到困难时,应当第一个站出来,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再次,要坚持实事求是,把精力集中到研究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上来,特别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多了解真实情况,要讲真话,对上级汇报不浮夸,对群众隐瞒,更不能欺骗百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让群众了解实情,群众关注的事情要随时公布结果,还百姓一个明白。

3.要超前思考。就是要目光敏锐,远见卓识。凡事想在群众前面,做在群众前面。一要超前思考发展形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研究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抢占发展机遇借力而行,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积极依靠上级政策导向,加快本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二要超前思考社情民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及时准确掌握所辖地区群众的思想动态,弄清当前群众心里最急需是什么,积怨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相关预案和得力措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超前思考工作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凡事要有打算有计划,有得力的措施来作保障,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每年在汛期到来之前,要通过各项渠道了解掌握今年雨量多少,能造成灾害的危险系数有多大等等,要提前有个初步判断,然后就是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了,措施要细致,要落实到位,这样就能减少损失,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要讲究方法。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首先,说话办事不能伤害群众利益,不能把群众当成对立面,甚至是“敌人”,动不动就训斥、辱骂,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其次,要注重教育引导,特别是在处理群众上访事件中,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第三要坚持诚实守信。在群众面前的承诺要坚决兑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做要做好,不失信于民。处理事情要公平公正,增强工作透明度,对于群众特别关注的事情,要及时向大家公布。对于群众要求解决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有耐心、热情和诚意,做到细致入微,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办好,遇到重要的事情才能不乱阵脚,才能科学地处理好。第四要求真务实。目前,在干部作风上存在着“三喜三忧”,即听喜不听忧,看喜不看忧,报喜不报忧的官僚主义作风,这样,就导致了一面是加快发展,一面是弄虚作假,这种作风是群众最不佩服的。所以,我们下基层检查工作,要多到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要少批评多帮助基层干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基层干部放下压力,想实的,说实的,干实的。最近央视记者开展的走基层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把镜头对准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艰苦岗位和群众的急盼,特别是记者在内蒙古采访时,得知农民的土地销售难问题后,通过媒体宣传帮助当地农民把囤积多日的土地都销售出去,帮助农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是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5.要树立形象。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公仆形象。一是做一名有爱心的干部。要切实爱护人民,善待群众,处处为百姓着想,做到先人后己,不与民争利,把实惠首先让百姓享受,使群众能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二是做一名朴实而又廉洁的干部。古人讲:“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基层干部要力求生活简朴,学会融入百姓,不能在百姓面前炫耀自己,要管好自己的手,切不可拿群众的钱和物,要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服务做到既要干活又要干净。三是做一名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做到以德服众。要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在处理群众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敢于坚持原则,不欺软怕硬,凡事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能替老实人说话,不让老实人吃亏,敢于对歪风邪气作斗争,正如朱镕基总理说的那样:“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 四是做一名敢于负责的干部。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遇到难事不左推右躲,敢于在困境中找出路想办法,敢于在危险时刻冲在最前面,出了问题能保护好群众和下属,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尊敬。
第2个回答  2020-11-20
我认为我们基层干部立足四个着力点。

即:一是敢于做群众工作;二是乐于做群众工作;三是勤于做群众工作;四是善于做群众工作。

一、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由于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做群众工作时,便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乐于做群众工作

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现在,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其次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充满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你得到群众中去,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