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有哪些民间习俗?

如题所述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有: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白露米酒、十样白。

1、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3、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4、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5、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8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有: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白露米酒、十样白。

1、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3、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4、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5、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第2个回答  2021-09-07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有: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白露米酒、十样白。

1、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3、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4、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5、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第3个回答  2021-09-07

相较于“两至”、“两分”,白露节气的地位并不很高,但其民俗活动却是非常的丰富多彩。

1.白露茶一提起白露,爱喝茶的人都会想到饮“白露茶”。白露期间,茶树经过夏季的炎热,此时正是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如春茶那样鲜嫩,经不起泡,也不如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特别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欢。再者,家中储存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上市,因此到了白露前后,爱喝茶的人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2.祭禹王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也选在白露时节。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办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与祭禹王同时进行的,还有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问,《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保留节目,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向往。

3.吃龙眼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俗语。民间的大意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滋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等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神奇了,哪有那么夸张,不过相信还是含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重功效,还能够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颗大,味甜核小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最好不过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适应了这一传统习俗。

4.吃番薯许多地方的人们认为白露期间应多食番薯,因为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就不会发生胃酸和胃胀,于是就有了在白露节吃番薯的习俗。

5.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惯。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在这天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吃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就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吻合。

6.白露米酒酿酒习俗在四川很多地方历来就有。尤其是白露期间,差不多家家酿酒。这时酿出的酒温中含热,微带甜味,称为“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佳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

程酒,古为贡酒,盛名悠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日‘程酒’,献同也。”《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酒别。”程乡就是今三都、蓼江一带。资兴从南宋到民国初年称兴宁,故有郴州兴宁县说法。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很有讲究外,方法也十分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人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人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人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清光绪元年(1875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水经注》还记载,南朝梁文学家任与友刘杳闲谈,“任谓刘杳日: ‘酒有千里,当是虚言?’杳日: ‘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时,兴宁隶属于桂阳郡。在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风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往城市。

该酒由糯米、高粱等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直到20世纪30~40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售的白露米酒,后来慢慢消失。

第4个回答  2021-09-07

白露习俗有收清露、祭禹王、吃龙眼、喝白露茶、酿米酒、采“十样白”、吃番薯、出游、吃秋梨喝粥、吃面食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白露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有哪些习俗

  

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酿五谷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

  

喝白露茶

  

我国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当然不同的地方,在白露节气的习俗不同,除了有以上几种习俗,有些地方在白露的时候还要吃龙眼,采“十样白”、吃番薯、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