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四大门神分别是谁,贴春联的习俗是从何时有的?

如题所述

中国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涉猎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传统的诗词歌赋外,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与民间习俗相结合,也成为了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比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春节贴对联、贴门神的习俗,一开始也是受到民间神话传说的影响。

那我们春节常见的春联和门神画像,大家都对此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贴在门上的门神分别都是谁吗?贴对联的习俗又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呢?下面,本文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春节习俗的来历。

常见的四大门神

我们经常见到,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四大门神就是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这四位当中,最早的就要数神荼和郁垒了。我国自古就有春节在门外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的材质是用桃木所做成,上面雕刻着神荼、郁垒的画像,据传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被称之为桃符。

为何要雕刻神荼和郁垒的画像呢,因为这二人有一段很厉害的神话传说故事。据传在上古时期,神荼和郁垒是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一棵高大的桃树下,二人的任务就是检阅百鬼,如果发现有图谋不轨,想危害人间的恶鬼,就用芦苇做的绳子将恶鬼绑了喂老虎。这个传说流传开来以后,民间就将神荼和郁垒作为守护神来供奉,并把二人的画像刻在桃木上,制作成桃符挂在门口,以求驱鬼辟邪,保护平安。后来民间用纸张类型的春联取代了挂桃符,但神荼和郁垒二位门神却没有因此被取代,并一直延续至今。

再来说一下另外两位门神秦琼和尉迟恭,这二位因都是武将,所以也被称之为武门神。二人都是唐初大将,共同点就是为人忠义,纯朴忠厚并且能征善战。秦琼字叔宝,在隋末时期已经名声在外,能在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后来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忠肝义胆,颇有三国时期关羽的风范。尉迟恭又称尉迟敬德,也是李世民手下一员大将,在玄武门之变时曾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深受太宗信任。

二人同为猛将,究竟哪个更厉害呢?这还真不好说。但在《旧唐书》的秦叔宝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段话,意思是秦叔宝随秦王出征美良川,击破尉迟敬德,在此次战役中,秦叔宝功劳最多。虽然没有具体记载二人到底有没有交战,但尉迟敬德战败却是有记载的。所以,秦叔宝在战绩上稍稍领先于尉迟敬德。

秦琼和尉迟恭大约是在元代以后,才被民间作为门神来供奉,在后来很多小说中,二人都有出现,在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二人的神话传说。在小说《西游记》中就有关于两位大将成为门神的情节,据传是因为泾河龙王因触犯了天条而被玉帝降罪问斩,龙王因害怕于是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救,唐太宗也答应了龙王的请求,保证它的安全。但最终龙王还是被玉帝任命的监斩官魏征给斩了。龙王的魂魄因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所以迟迟不肯散去,并在宫外扬言要夺取太宗的性命。

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得知此事后,主动请命保护太宗安全,二人身着戎装站在门外,果然龙王不敢进犯。但日夜守候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未免太辛苦。太宗非常体谅两位大臣,不希望他们如此辛苦,就想到何不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也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后来贴画像的方法传到了民间,被广泛运用,秦琼和尉迟恭也就成了老百姓家里的守门神了。

古代贴春联的习俗又是如何流行开来的呢?

上文说到民间最开始是贴桃符来驱邪的,后来又在桃符上加了一些联语,比如“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者“有令在此,诸恶远辟”,写联语的目的还是为了辟邪,并且这个习俗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五代时期,我国才出现了第一副春联,是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在除夕当天写的,他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两句联语写在了桃符上,并挂在卧室门口,这对联语也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

到了宋代,这种在桃木上写对联的习俗已经很普遍了,有些人家为了方便,就把桃符换成了纸张,简单方便,成本也低,当时这种纸张叫“贴春纸”。“春联”一词其实是到明代才开始出现,贴春联的习俗能在民间甚至全国流传开来,就不得不感谢一个人, 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农民,从小对民间风俗也很了解,当上皇帝之后,他觉得春节应该热闹一些,突出节日的喜庆,大户人家每到除夕在门口贴桃符他觉得就很好,但桃符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针对这个问题,朱元璋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用将桃符换成红纸,并在红纸上写上联语,就成了春联,并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百姓在春节时期,都要把春联贴在门上来迎接新春,自己甚至还微服私访,挨家挨户查看春联。自此之后,春联就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盛行起来,也逐渐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了。

门神和春联的变化,也是随着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先秦时期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到后来的唐代,由于佛教盛行,民间又以佛教中的护法神天王、力士等作为门神;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以唐初猛将为门神,秦琼、尉迟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到了明清之后,门神和春联逐渐成为了家家户户春节的必备物品,门神的形象种类也开始多了起来,有辟邪驱魔的,有财源广进的,有阖家团圆的,不同的寓意,也都代表着人们对新的一年能有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成为了我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