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见长辈手礼是左手在外还是右手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9

古人拜见长辈手礼是左手在外。

古人以左为尊,所以作揖时,除了身子略弯表示恭敬,更应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手或包或盖,此谓之吉拜;若是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是凶拜,吊丧才如此。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扩展资料

古代妇人见面行礼的方法:

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口称“万福”,故又称万福礼。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视下微屈膝,行礼方式在各个朝代也在变化。

虽然满族建立的清朝也有道万福的说法,但与汉族传统的万福礼是不一样的:女子叩首称行万福之礼, 用手按腿三叩首后, 手抚鬓角后起身。后又以平辈人抚鬓点头行礼称之为抚鬓礼。满族的万福礼实际上只是套用了汉族的万福礼之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解读春节作揖礼节:右手握拳左手成掌谓之吉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拱手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11
左手在外
第3个回答  2021-01-06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行礼标准
  一、作揖时候,手掌在外,因为男左女右,所以是男人的手掌在外在左,女人则在右。
  二、男女为阴阳,阴为虚,阳是实。所以男人右手握拳,女人的俩手都不是握拳状。
  三、左掌在包盖右拳,左掌为上,为对方,右拳为自己,右拳形状恰似趴下磕头状。
  四、作揖时,抱拳晃动三下,类似磕三个头。
  五、右拳代表攻击,被左掌包盖,表示礼貌、善意、尊重,如同凶器不暴露一样。
  拜年正确动作是:两手抱拳高抬,身体略弯,两脚并放,以示敬意。古代有以左为尊的说法,作揖时,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晃三下就可以了。这是我国古代传下来的行礼形式,称为“作揖”。
  拜年的正确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祥”。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行礼方式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而在贺岁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正是这样的“凶拜”。
  古代人作揖的方式有很多。尽管现代人对待传统礼仪没有必要像古代人那样严谨,但原则性的东西不能弄错。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跟尊卑有关,因为古代人以左为尊,左手在上面表示尊敬,但也不能说右手在上表示不尊敬,毕竟丧礼也是很严肃的场合,只是为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这样也能解释为何男女相反,因为在古代女性地位比男性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