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的理解《归去来兮辞》中的“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理解

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中的“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消极悲观的思想。对此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作者在序中就说明了想要辞官探望妹妹的心情,整篇辞更是表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意识。作者厌倦官场、想要回到田园去,于是作者赋《归去来兮辞》表明心志、此赋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后来文中的“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只是说明作者心随自然的洒脱之情、并无消极悲观思想。

全诗(节选)如下: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如下: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扩展资料:

尾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隐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说寄身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

“胡为遑遑欲何之?”是对汲汲于富贵利禄、心为形役的人们所发出的诘问;作者自己的态度是:“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既不愿奔走求荣,也不想服药求仙;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良辰胜景,独自出游;除草培土,躬亲农桑;登山长啸,临水赋诗;一生志愿,于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论语·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啸,则似用苏门山隐士孙登长啸如鸾凤之声的故事。作者分别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

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这是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然不免消极,但确乎发自内心,而且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带有过来人正反两面的深刻体验;因而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3

“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复强求的思想,是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还有何疑虑呢!

这句话,从一个积极入世、努力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人来看,是消极的,是悲观的;但由其本人来看,未必是消极的。 隐逸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文人中是相当盛所有很多人都想出仕的,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真义,发掘人生的某些哲理。

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8

文中的“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只是说明作者心随自然的洒脱之情,并无消极悲观思想。

本文作于陶渊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者在序中就说明了想要辞官探望妹妹的心情,整篇辞更是表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意识,作者厌倦官场,想要回到田园去,于是作者赋《归去来兮辞》表明心志,此赋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本文作于陶渊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您应该看过这篇文章的序吧? 作者在序中就说明了想要辞官探望妹妹的心情、
整篇辞更是表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意识、作者厌倦官场、想要回到田园去、于是作者赋《归去来兮辞》表明心志、此赋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后来文中的“聊乘化似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只是说明作者心随自然的洒脱之情、并无消极悲观思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8-31
这应该是初中的语文题吧,诗词鉴赏,LZ其实这一类的题都有解答的固定的格式和思路,有点类似于八股,我读书时就最讨厌这种题,完全禁锢学生的思想,但是还是得答,我给你提一下吧。
《归去来兮辞》本身是包含了一种作者的悲观厌世的情绪,因为作者陶潜一生郁郁不得志,后来归隐山林都是在看透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作者一腔热血,一生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无比失望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了归隐,但是心中仍旧是放不下自己的理想,所以作文出来,都是对自己抱负、情感的一种抒发,这些背景是LZ你解答时所应当知道的,有了这些就便于你理解题目的意思,准确而精辟地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下面开始解题,第一,(表明自己的态度,赞成或者反对题目的说法,这里我选择赞成来作答。)我认同题目中的看法,原因如下
1、(简要解释诗句意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诗是说作者对于“天命”的认识,表示自己归隐故里坐看人生起伏,已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决定乐享天年,表达出了作者一种看破尘世,想摆脱黑暗的社会的情感,不再想要理会什么理想抱负,这表达出了作者消极悲观,不得志的一方面。
2、(结合全文,即在全文里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并加以简单阐述即可)作者比较悲观厌世的思想也可从文中......体现出来(后面的东西LZ可以自由发挥下 了,简单的说说语句,并描绘下意境,再明确地结尾,答题就可以结束了)
解这类题型大致是这个思路,答案是不一定的,只要自己说的有道理就行了,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答题的条理和思路一定要清晰,观点要明确,分就一定拿得到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