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春节,我们这样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距离除夕夜还有12天,然而,我的心中再也没有童年时候的期盼。面对现在淡而无味的春节,我开始更加怀念,以前的春节。

那时候的春节,更加快乐,更加自由,更加让人充满希望。

过年的兴奋,在学校宣布年假开始的那一刻,达到了高潮。

不用再早起,不用再早睡。我可以睡到太阳高挂,也可以玩到星辰满天。年假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那时候的春节,充满了仪式感。赶集,买新衣,杀猪,蒸馒头,扫屋,祭祖,每一项都洋溢着满满快乐。


赶集置办年货,是春节前,全家最常参加的活动。年货可不是一个大集就能买齐。

每个年集有每个年集目的。哪个年集买家具多,哪个年集新衣全,哪个年集蔬菜鲜,哪个年集肉便宜,农村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每到必赶的大集,路上都是人潮汹涌。走路的,骑车的,赶着马车的,大家嘻嘻哈哈,都热情洋溢。


大集都在附近比较富裕的乡镇上,而再大的批发市场,都在县城里。

乡镇的大集东西也很齐全,过年所需的物品,基本都能买齐。但如果想增添家具,家电,只能去县里。

那里的商场,批发市场,货品种多又便宜,让你转上一整天,都不知道累。而我们小孩子,年底能去趟城里,都可以让你得瑟好几天。


要说小孩子年底赶集,最喜欢去的地方,那绝对是炮市。它是集市在年底的时候,专门划出来售卖烟花炮竹的地方。

走进炮市,哪里早已是炮火连天。各家摊点举着长杆,不停的比拼着彼此的鞭炮。空气里的烟硝味让人精神振奋,如癫如狂。

那时候,爆竹居多,烟花很少。爆竹的颜色多种多样。当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爆竹纸屑,在天空中飞舞,慢慢落下,如同各色雪花,映衬着繁华的生活。


孩子们喜欢爆竹,大人们还是喜欢二踢脚。这个家伙带劲的很,一登冲天,嘭 的一声,那么有劲。

小时候,最佩服老爹,右手拿着二踢脚,再用左手的忽明忽暗的卷烟,不慌不忙地点燃引线。

随着引线处如小灯笼般的火光燃起,二踢脚嘭一下,打在地上,接着飞向漆黑的夜空。

我们不禁抬起头,随着夜空里一团光火闪亮,tang的一声爆炸传来。父亲那淡然的神色,总让我崇拜。


买完鞭炮,接下来就是新衣。每年春节,每人一身新衣,那是我们孩子过年,必备的装备。

新衣服提前是不能穿的,只能在初一早晨,才可以穿在身上,让自己光鲜亮丽的走在街上。

除夕夜,睡觉前,我们把新衣整整齐齐叠好,放在枕头下,或者身旁,让它保持最靓的风采。

初一早晨,随着邻居院落里爆竹的噼啪声,我们睁开朦松的双眼,然后一跃而起。

总以为走在大街上,我们一定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但当自己看到,满大街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蹩脚西装时,自己还是忍不住羞赧一笑。


蒸馒头那一天,母亲总是最忙的。一锅又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出锅,孩子们总是等在锅边,吃着母亲随手递过来的,那个因为火大而烤焦了的馍。


女人们在家里忙着蒸馒头,做花卷,而男人们已经聚在宰猪场,开始磨刀霍霍。

杀生是男人的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惨烈,却最能激起男人心中,那股来自原始的野蛮。

血腥的屠宰场,早已人山人海。最里面是成年男人,中间是部分帮忙的主妇,最外围才是我们这些,想看却又胆小的小鬼们。

春联不能早贴,一定要在大年三十,邻近晚上的时候。那时候,各人回各人家,大家也不再串门。

把红红的对联贴在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一院子的喜庆。母亲还会做上十几个芝麻杆穿黄纸,立在窗户下,插在大门两侧。

一切为了幸福喜庆,一切都是“来年节节高”的美好盼望,一切都是“寒冬已过,阳春即来”的祝福。


大年初一,父亲起的比母亲还要早。通开炉子,打开灶,锅里放上水,开始烧火准备煮饺子。

这个时候,孩子们还没起,父母两人微笑着,忙碌着,彼此珍惜着,好似平时那千百普通的日子,但温暖和谐的气氛中,有似乎有着写许不同。

一年,一年,又一年,由相识,相伴,到相爱,相知。老一辈人的婚姻,并不是以爱情开始,却能在爱情中终老,虽平凡,亦伟大。

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初一早晨,男人们无不在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黄金。

给老人跪拜磕头,也许才能展现出,小字辈对老人真正的尊敬与爱戴。

初一走在街上,崭新的西裤膝盖上,那或黄或白的尘土,任意一个男人,都不会擦去,那也是男人们,新裤子的标配。

拜完年,过节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走亲串友,在真诚的祝福声中,在嘘寒问暖的唠叨声中,我们播撒着爱,收获着力量,准备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勇敢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