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旱灾就是指因气候酷热、缺少降雨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是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失衡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引发粮食问题,甚至会导致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旱灾过后还会招致一些灾害发生,如旱灾过后极易发生蝗灾,造成社会更严重的饥荒,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

旱灾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地壳板块滑移漂移所到处,这样会导致地表水分渗透流失、丧失水分;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天文潮汛期所致;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天气没有遵循相应的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所到处,我们所做的就是应在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时就能取水调水,人为地促进水资源的动态平衡。

旱灾的直接表现就是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造成农作物较大幅度的减产或绝产。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在我国,通常将农作物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的现象称为受旱,如果因受旱而造成减产三成以上则称为成灾,把一些常发生的旱区称为易旱地区。

气候是导致旱灾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人们通常所说的干旱地区就是指年降水量不足250mm的地区,而半干旱地区则是指年降水量为250~500mm的地区。世界上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而又多集中于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这些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而且蒸发量大,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者上游地区来水,如果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而对于世界上的半干旱地区也占到了全球陆地面积的30%。半干旱地区多分布于非洲的北部,欧洲的南部,西南亚、北美洲的中部以及我国的北方地区等。这些半干旱地区的普遍特点就是降雨较少,且分布还不均匀,所以极易导致季节性干旱、常年干旱甚至的连续干旱的发生。

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较为广泛,在很大程度上,降雨量受到海陆分布及地形等因素影响,且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无论是旱灾发生的时期还是程度都有着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而在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及东北地区的西部常年受到旱灾的影响。对于西南地区,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四川的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就连降雨较多的华南地区也时有旱灾发生。可见我国受旱灾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几乎遍及全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