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什么时候进行?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各在什么时候检测?

如题所述

1、预制管桩类的,桩全部施工完成,经过休止期后就可以桩基检测了。这时,承载力,桩身完整性也都可以检测了。
2、砼灌注桩类的,桩全部施工完成,桩的砼强度达到90%以上时,基本上要到25天左右才可以做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28天以后检测最好的。
扩展资料
桩基检测的四种方法:
1、钻芯检测法
这种检测方法是使用钻机钻取芯样来进行的一项桩基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桩长及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来确定桩端岩土的性状,并能确定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及连续性或密实性是否良好。在混凝土遭受冻害、火灾、化学侵蚀或其他损害时或者是需检测经多年使用的建筑结构或构筑物中混凝土强度时都是很适用的。
但是由于大直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荷载一般均较大,用静力试桩法有较多困难,所以常用地质钻机在桩身上沿长度方向钻取芯样,通过对芯样的观察和测试确定桩的质量。
2、低应变动力检测法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普查桩身完整性和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基础上,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时,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部位、缩径、扩径,将产生反射现象,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字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的速度和相位变化判定桩身质量和缺陷位置。
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以及还有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高应变法
该方法的运用原理是用重锤(重量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锤击桩顶,检波器测出桩顶的力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利用实测的力或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速度或力曲线。
但该检测法可适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
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具有现场实测经验和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
4、静荷载试验法
该法是指按桩的使用功能,分别在桩顶逐级施加轴向压力、轴向上拔力或在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处施加水平力,观测桩的相应检测点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据荷载与位移的关系判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静载试验是最客观的桩基检测方法,但因其是有损性检测,且检测周期长、设备庞大、费用高,实际上只能是小比例抽检,难以对桩基进行大比例的质量及承载力普查。所以静载试验不可成为桩基础质量全面检测的手段。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桩基检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1
挖孔桩灌筑混凝土前,应先放置钢筋笼,并再次测量孔内虚土厚度,超过要求进行清理。搬运钢筋笼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弯曲、扭曲,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下到设计位置时立即固定。混凝土下料采用串筒,深桩孔用混凝土导管,如地下水大,应采取混凝土导管水中灌筑混凝土工艺。混凝土要垂直灌入桩孔内,避免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造成塌方。混凝土应连续分层浇灌,每层浇灌高度不得超过1.5米。对小直径挖孔桩,距地面6米以下利用混凝土的大坍落度和下冲力使之密实。大直径挖孔桩应分层捣实。第一次浇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再分层浇筑桩身,直到桩顶。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压平整,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或环向干缩裂缝。表面有浮浆层应凿除,以保证与上部承台或底板的良好连接。  人工挖孔桩在施工中的规范要求:  第一节井圈护壁应符合: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毫米,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毫米;修筑井圈护壁应符合:护壁的厚度、拉结钢筋、配筋、砼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护壁模板的拆除一般应在24小时后进行;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毫米;浇注桩身混凝土时,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米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米,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人工挖孔桩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米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成桩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孔底虚土多。防治措施:要有详细的地质报告,特别是水文地质报告,以便预先制定有效措施,减少孔底虚土超标。严格控制孔深超挖,完孔后,孔底虚土必须全部清除,见到坚实的原状土。扩底部位遇到砂土层时,应采取支护措施。  2.桩孔倾斜及桩顶位移偏差大。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图定位,并有复检制度。轴线桩与桩位桩应用颜色区分,不得混淆。开始挖孔前,要用定位圈钢筋制作的圆环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线,或在桩位外位置定位龙门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由专人负责。定位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挖孔过程中,应随时用线坠吊放中心线,发现偏差过大立即纠偏。要求每次支护壁模板都要吊线一次(以顶部中心的十字圆环为准)。扩底时,应从孔中心点吊线放扩底中心桩。应均匀环状开挖进尺,每次以向四周进尺100毫米为宜,以防局部开挖过多造成塌壁。成孔完毕后,应立即检查验收,紧随下一工序,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避免晾孔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塌孔,特别是雨季或有渗水的情况下,成孔不得过夜。  3.吊放钢筋笼与浇筑混凝土不当。成孔验收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笼,发现标高不够时,应测孔深,清除孔底虚土、回落土。吊放钢筋笼要选择好吊点位置。吊立时,要速度均匀地慢起,若起吊较长的钢筋笼,要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变形。遇到卡笼时,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正常放入。吊放钢筋笼前,对超偏的混凝土护壁进行处理,以保证钢筋笼顺利吊入,混凝土配合比要计算准确,保证坍落度均匀。浇筑混凝土前,要放孔口漏斗,并再次测孔内虚土厚度。当浇筑扩底混凝土时,第一次应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特别是浇筑桩顶以下5米范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振捣,每次浇捣高度不得大于1.5米。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不得过夜。  4.桩身混凝土产生离析。处理方法:①对离析位置距桩顶距离小的,采取凿除上部混凝土及离析层重新浇筑混凝土接桩;②对离析位置距桩顶距离较大的,用风钻沿桩身垂直钻孔,穿过离析层,然后以高压注浆填补离析层的空间。  人工挖孔桩施工保证质量的前提,是要有健全的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素质要高,材料质量要保证,施工机具性能要佳,各种制度要完善。  四、试桩  为检验桩身质量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规范要求,该工程对所有桩进行了低应变<br><a href="https://wenwen.sogou.com/login/redirect?url=http%3a%2f%2fwww.goodask.info" target="_blank">http://www.goodask.info</a>
第2个回答  2019-06-16
你看看这个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遇到问题就查找规范,别人一两句话也给你说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