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有生死,有怎样的意义呢?

如题所述

人类虽然是地球的主宰,但是很多事情仍然无能为力,比方说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规律,人类的寿命不过区区百年,很多动物的寿命还赶不上我们,比方说很多人家里都饲养的宠物猫和宠物狗,它们的寿命一般在十几年左右,当然,自然界中也有一些低等生物的寿命很长,不过,也都存在着极限值,不可能永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主宰,包括地球在内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转,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大约50亿年之前,太阳诞生,太阳系也随之出现,不过,太阳系并不会永远在宇宙中存在,即使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太阳也会在大约50亿-70亿年之后,走向生命的终结,在经历过红巨星的演变之后,最终超新星爆发,变成一颗白矮星。

宇宙是一切星系的主宰,万物都存在于宇宙之中,宇宙包罗万象,自从137亿年之前宇宙大爆炸开始,一切也都随之而诞生。不过,宇宙也并不是永恒的,科学家认为,宇宙的寿命也存在着极限值,也会像万物一样经历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当然,宇宙的寿命要比任何生物都长,如今的宇宙仍然处于“生长发育”之中。

那么,为何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规律呢?究竟为何万物都会有生死?这就需要一个概念来进行解释——熵增定律。早在上世纪40年代,奥地利科学家薛定谔,就表示熵增的过程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在1944年薛定谔发表的《生命是什么》中,薛定谔表示生命是非平衡系统,并且以负熵为生。

拿人体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基础之上,因此,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简单来说,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存在自发性和非自发性,生命体由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就是生老病死不可逆的过程,与熵增脱离不了关系。

再让我们用宇宙来举例子,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后诞生,逐渐形成了物质粒子,并且具有了原子结构,此后各类天体逐渐出现,比方说恒星,我们都知道恒星内部会进行剧烈的核聚变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提炼化学元素的过程,而宇宙诞生初期,除了氢原子和氦原子之外,并没有其它的元素,都是通过恒星内部核聚变而逐渐产生的,当新的元素出现,宇宙早期的氢原子和氦原子就会减少,这个过程就是熵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5

连宇宙也无法摆脱消亡的命运,为何大自然中的万物皆有生死?

第2个回答  2020-10-29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才会有一代带的变异,更新和延续。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发展,维持平衡。
第3个回答  2020-10-29
因为大自然的万物总是有细胞衰竭的那一天也就是到了动物死亡的时候,这样就会循环地球上的能量。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因为大自然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一个生物一直不死,那这样生物总量就会越来越多,直到多到可以毁灭大自然为止,大自然中的万物会有生死,其实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一种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