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如题所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人的一切心理特点都是在言语活动的基础上存在和表现出来的,所以,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必须要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语言才能被别人感知和理解。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是有普遍规律的,一般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前语言期(0至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发展的核心敏感期,这一时期,幼儿围绕语音的学习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而语音的学习内容则包括音素、音节、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别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辨音:婴儿在0至4个月时能分辨语言声音和其它声音的区别。

辨调:婴儿到了4至10个月,能通过语调辨别出说话人通过语调所表达出的情绪状态。

辨义:到了10至18个月,幼儿能把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并根据语义做出正确的反应。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

0至4个月为单音发声阶段。

4至10个月为音节发声阶段。

10至18个月为词语发声阶段。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0至4个月产生交际倾向。在这一阶段的交际倾向主要来自于生理的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等等。

4至10个月学习交际规则。这一时期,婴儿学会了应答,出现听与说轮流互换的倾向,并开启新话题,学会了运用语调来表达情感。

10至18个月扩展交际功能。这一时期,幼儿逐步学会了用语音、语调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交际目的。

语言发展期(1.5岁以后)

对幼儿语言发展期的发展情况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1.语言形式的获得

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的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经常会出现错误,这主要是由幼儿对语音的辨别能力所决定的。他的语音意识出现错误,发音也就会出现错误。2至3岁的幼儿在语音意识上已经有了正确与否的判断,并会自觉纠正错误的发音。而这种纠正能力正是通过不断的谈话而获得。

2)语法的获得: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的获得是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组织不同结构的语句。对于幼儿语句结构能力的评定,一是看句子的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幼儿在理解和表达句子的完整性时按不同年龄阶段可分为:

A.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1至1.5岁的孩子常常会用单词句爸爸、妈妈、手、球等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孩子表达的意思、语音都不是很清晰,词性也不是很明确,如用一些名词来表达动词的意思。到了1.5至2岁,幼儿能讲出语法结构不完整的电报句,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使用连词、介词等。例如:用“宝宝饭饭”、“宝宝门门”等来表示“宝宝想吃饭”或“宝宝想出门玩”。

B.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2至2.5岁的孩子可以说出不带修饰词语的简单句,如主谓结构的“宝宝睡觉”,动宾结构的“坐车车”;到了3岁左右,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孩子还可以说出主谓宾结构都有的简单修饰词,例如:“我和妈妈玩积木”,“妈妈生宝宝的气了”。

C.复合句阶段:宝宝在2岁就有表达复合句的倾向,只不过表达的相对简单,是用两个不同词性的词来组成一个复杂的意思,例如根据不同的情景状态用“宝宝鞋鞋”来表达“宝宝要穿鞋”或“宝宝要脱鞋”。到了4至5岁,这种复合句的表达就更清晰了,例如:“玩具坏了,不好玩。”表达出了两个意思,第一是“玩具坏了”,第二是“不想要这个玩具了”。

2.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的发展

孩子自从有能力开始表达多个意思的复合句后,语言能力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列复句、因果复句成为孩子经常运用的句子表现形式,一些叠词也逐渐从孩子的词库中消失,例如:“坐车车”会变成“我要坐车”,“吃饭饭”会变成“我想吃饭”。句子的结构逐渐从不完整到完整,内容逐渐从松散到严谨。例如:3岁以前孩子会说“妈妈上班班。”而到了四五岁以后,孩子会说“我妈妈今天晚上上夜班。”时间、人物、去做什么都表达得很清楚。四五岁以后的孩子,其语言表达已经接近于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了。

至此,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基本形成,所欠缺的就是语言的词汇量和语言的逻辑性了。词汇量与逻辑性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逐步完善,而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会随着文化知识的学习而逐步分化。有些孩子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孩子则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

心贝网结语

孩子在不同时期的语言表达有不同的特点,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正确引导是孩子语言快速发展的关键。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多表达,多学习,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提高得很快。如果您想了要更多有关孩子语言发展的育儿知识,请您关注心贝亲子网《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相关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心贝亲子网的其它相关文章。

本文由心贝亲子网(微信订阅号:心贝亲子)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