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家长

如题所述

如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家长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1、掌握教育规律,规避误区
在现阶段父母应该掌握时下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里:认知与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了解:即能在哪方面下力气教导、又有哪些教育误区可以规避,从而少犯或者不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家庭教育若是孩子奠定生命的底色,那么孩子的未来成功与失败则取决于父母的三色原因:①综合素养、②教育理念、③对教育常识的把握程度。这不仅是决定其底色鲜亮与否、格局大气与否原因,而且更是决定孩子能否壮志满怀的重要原因。
2、寓教于乐,砥砺前行
遵循孔教,配合学校。家长给予的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厚积薄发。第一,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越俎代庖、拔苗助长这都是不可取的;第二,营造良良好亲子关系,遵循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等孔教原则;第三,密切配合学校教育,给予孩子自由和空间。通过种种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拥有良善之心,方能砥砺前行。
3、更新教育理念,不盲目跟风
进入高科技互联网时代,父母不仅要懂教育、懂儿童,而且要做到以下三门必修课:①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②更新教育理念 ③做足教育功课,以此来检视提升自我,用积极的心态来拓宽视野。但不能没有定力,盲目跟风各色兴趣班补习班
4、父母戒焦戒虑,彼此信任亲密
相伴孩子成长、按部就班求学,孩子就能有较高综合能力与社会竞争力吗?父母们在怀疑自己。但家庭教育的影响在优秀学子身上可以得到体现,而这也是他们的共通点,即: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对教育规律的坚守、对孩子充分信任、以及始终如一的亲密关系。很大程度上父母的教育焦虑是源于①对自己不自信②对孩子未来的恐惧,③对教育规律把握不足,这其实是深层次原因
家庭教育更为重要,以前传统教育是老师教导,但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和谐,兄友弟恭,母慈子孝,言传身教,孩子方能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4
首先,我们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得分开,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尽量不要让自己的问题影响到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营造良好的互相尊重,信任,充分沟通的亲子关系,我想代沟问题会很少,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情商。

然后,社会发展智能时代,可能孩子与自然会越来越远,人会更加孤独,紧张,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会更加重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需要家长更遵从孩子内心的感受,重视自我评价,而不是通过外部评价来完成自我认可。

最后,我们要愿意接受孩子失败,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有时候发现我们对孩子生气发火,也许是因为我们有完美主义的焦虑,也许是我们不想被别人家的完美小孩比下去。你说的压抑,焦虑,抑郁,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心态健康的成长,这一届父母思考的更多,希望也能够做的更多。

比如都举个例子。首先,陪伴上,假如你正在家里赶一份判决书,你三岁的孩子跑过来问:爸爸,你能陪我玩会小汽车吗?你是怎么做的?不理他?还是说爸爸正在忙,过一会好吗?过一会你可以弥补吗?或者说根本就不弥补。那么在孩子的眼里,他就是不重要的,会产生自我价值的怀疑。如果经常发生的话,感情也会慢慢疏离,爸爸们可能在时间和陪伴上会做的比较少,需要反思
第3个回答  2020-10-14
孩子的人生抵达青春期,出现的生理或者心理的转变,对于为人父母者来说,虽然心理上早有准备,但有的人依然会不知所措。这方面,的确需要听取专家的指引,方可有的放矢。

其实,不单单是针对青春期,孩子的整个成长历程的教育问题,父母都是需要学习。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且绕不开的课题。如何引导他们的喜怒哀乐?怎样指引孩子今后的人生?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言传身教的榜样?如此种种,父母不可能对这些无师自通,也不太可能拥有什么经验。这就需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和劲头,汲取做父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父母的与时俱进,必将从科学有效的层面助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正如报道中有市民说的那样:“以前我们对待孩子就感觉他是小孩,总是以大人的想法来限制他。今天专家带来的这些知识,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们会更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倾听他的需求。”曾有观点认为“做父母不用考试才是最可怕的事”,说得很有道理。或许现实生活里不会有对父母的强制性的考试,但是,作为父母者,不应沉迷于想当然,不应照抄长辈们所谓的“经验”,而应从如何做一个适应时代的父母的高度,主动学习,加强学习,学以致用。
第4个回答  2020-10-14
首先,我们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得分开,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尽量不要让自己的问题影响到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营造良好的互相尊重,信任,充分沟通的亲子关系,我想代沟问题会很少,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情商。然后,社会发展智能时代,可能孩子与自然会越来越远,人会更加孤独,紧张,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会更加重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需要家长更遵从孩子内心的感受,重视自我评价,而不是通过外部评价来完成自我认可。最后,我们要愿意接受孩子失败,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有时候发现我们对孩子生气发火,也许是因为我们有完美主义的焦虑,也许是我们不想被别人家的完美小孩比下去。你说的压抑,焦虑,抑郁,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心态健康的成长,这一届父母思考的更多,希望也能够做的更多。比如都举个例子。首先,陪伴上,假如你正在家里赶一份判决书,你三岁的孩子跑过来问:爸爸,你能陪我玩会小汽车吗?你是怎么做的?不理他?还是说爸爸正在忙,过一会好吗?过一会你可以弥补吗?或者说根本就不弥补。那么在孩子的眼里,他就是不重要的,会产生自我价值的怀疑。如果经常发生的话,感情也会慢慢疏离,爸爸们可能在时间和陪伴上会做的比较少,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