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是它如何从小到大,逐步崛起的?

如题所述

综观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盛有衰,正如一个人一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又有盛到衰,这个过程谁也阻止不了。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西夏王朝,200多年兴衰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今天说的是它如何从小到大,逐步崛起的!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太宗赵匡义得到了一喜一忧两个不同的消息,这两个消息都和西北党项人有关。好消息是夏州李氏割据势力的首领,割据银、夏、绥、静、宥五州之地的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在内外交困下率亲属入朝至汴京,宋朝从而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唐末以来的西北党项割据势力,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坏消息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逃出银州,在地斤泽一带起兵反叛。但宋太宗并没有把李继迁这一小股反叛势力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西北已经平定,桀骜不驯的党项人终于归顺朝廷了。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西北的局势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党项人并没有那么驯服,他们在李继迁的领导下,在北宋的西北边僵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使西北成为党项人的独立王国。

李继迁是党项人中的英才,他是党项族首领、银州防御史李光俨的儿子,高祖是唐末镇压黄巢起义而战死的党项首领拓跋思忠,曾祖李仁颜曾任唐朝银州防御使,父亲李光俨在五代后晋、后周时先后世袭银州防御使李继迁生于宋建隆四年(963年),据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就长着牙齿,长大后勇收有智谋,是天生的领袖。传说李继迁11岁时,率领随众骑马打猎,在山上遇到一只斑斓猛虎,众人都作常害怕,李继迁却不慌不忙,他让大家都躲到树丛里,自己爬上一棵大树,连射数箭正种猛虎要害。

这件事在党项中广泛传颂,李继迁小小年纪名噪一时,不到20岁就被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任命为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党项人因为在唐末镇压黄集起义有功,唐朝政府封党项大首领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从此,党项人开始雄踞于西北高原.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

经过唐、五代、北宋三朝,党项已在西北盘踞近百年,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小朝廷。到北宋太宗时,由于继任的定难军留后李继捧不被党项豪族认可,在一片反对声中,李继捧无奈只好率亲属移居汴京,向宋廷献出了割据多年的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李继迁是坚决反对李继捧献地归顺的,可是怎么逃出城呢?李继迁想了个好办法,他借自己的奶娘去世要出城安葬,把兵器放在棺材,率领数十名亲信打开城门,逃出了银州城,一直逃到党项祖先世世代代放牧的发迹之地、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

在这里,李继迁开始网罗逃散的党项部众,以过去党项李氏的恩德及民族复兴为号召,把党项族的大酋长们都召集到自己的大帐集会,并拿出高祖拓跋思忠的画像给大家看,神情激愤地说道:“我们党项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可是宋朝却想霸占我们的家乡.现在是党项人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大家如果没有忘掉李氏祖先对党项人的恩惠,可以跟着我一起为复兴党项而努力吗?”大家听了李继迁的豪言壮语都异常激动,纷纷表示一定哲死追随李继迁,重新复兴党项族。李继迁又采取与党项大酋长结为亲家的办法,迎娶他们的女儿,从而建立了稳固的联盟,前来归附的党项部众越来越多,李继迁开始了党项族的复兴之路。

但是李继迁的复兴党项之路并不顺利。一开始李继迁的势力还很弱小,时常受到宋军的猛烈打击。雍熙元年(984年)九月,末朝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使曹光实探知李继迁的藏身地,派遗一支精锐的骑兵前去捉拿他,最后杀了李继迁的族众500多人,还抓获了他的母亲和妻子,掠获了党项族大量的牛马等财物。李继迁急忙逃跑,才没有被捉住。

但李继迁并没有气馁,他继续联络党项各部落,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雍熙二年(985年),时机终于来了,银州党项首领拓跋遇派人和李继迁联络,愿意做内应,攻下银州城。李继迁将计就计,派人去见宋朝镇守银州的将领曹光实,说自己准备投降。曹光实不知是计,出城受降,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打败,曹光实也被杀死,李继迁夺取了银州城。为了得到与宋朝为敌的辽朝的支持,李继迁派使臣向辽称臣,得到了辽的认可,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还向辽请婚,辽圣宗把义成公主嫁给他,还赐给他战马3000匹。宋朝在与李继迁的作战中屡次受挫,只好于淳化二年(991年)封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封李继迁的弟弟李继冲为绥州团练使,这样,李继迁兵不血刃地取得了银、绥二州。李继迁终于迈出了复兴党项的关键一步,获得了稳固的割据地盘。

但是李继迁并没有因为获得了一点小小的胜利就盲日乐观。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率领的党项人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建立更稳固的地盘。李继迁占据的银、夏等州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这里气候干早,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并不是一块称王称霸的理想之地。摆在李继迁面前的难题是,要么困守在这里,要么向外发展,扩大地盘,增加国土和人口,只有这样,才能和辽、宋这样的大国相抗衡。

可是北方有强大的辽朝,东部、南部有强大的宋朝,以党项人的实力是很难与之抗衡的,向东、向北、向南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约。银、夏等州处在获三面临敌的危险状态,是坐以待毙?还是努力求生?李继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既然东、北、南三面都没法发展,那么西面行不行?李继迁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西北地区。突然,李继迁的眼中显露出兴奋的神情,他不禁仰天长笑起来,连忙下令:“赶紧把各部落首领都召集来,我要宣布重大的决定。”

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弟弟李继冲,以及汉族谋士张浦等人来到李继迁的大帐,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李继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听李继迁兴奋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党项人复兴的机会到来了,我决定向西拓展党项人的领土,我们的目标将是这里。”说着李继迁把手指向了地图上西北的一座城镇,大家顺着他的指向一看,只见地图标明的那座城正是雄踞塞北的重镇灵州。大家都迷惑地看着李继迁。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问道:“父亲,灵州远在数百里之外,僻处西北,远离我们党项的祖居之地,况且那里现在有宋朝大军驻扎,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的故乡去攻打灵州呢?”

李继迁望着迷惑的众人,解释道:“大家不要小看灵州,灵州四塞险固,周围有贺兰山和黄河天险,是一块建都称霸的绝佳之地。灵州虽然距离银、夏等党项祖居之地比较遥远,但那里也有党项部落世代生活,我们正好可以联合灵、盐等州的党项人一起建立霸业。况且灵州是宋朝防御的薄弱环节. ,虽然有黄河灌溉之利,但宋朝官吏不知利用,每年要从关中等地运送大觉粮食到灵州去,长途运输,路途艰难,宋朝早已不堪重负。

灵州虽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只要我们截断灵州粮道,把灵州周围的城池统统攻取,灵州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城破指日可待。我党项族夺取灵州后,就不必困守在这沙漠贫膺之地,而是获得了一块农牧兼宜、可攻可守的后方基地。灵州周边没有强大的敌人,只要我们固守灵州,东与银、夏等州互相呼应,就会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了。灵州西而的河西之地,有不少弱小的割据势力,比如吐蕃、回鹘、凉州政权以及沙州、瓜州的曹氏政权,都不过是苟延残喘的无能之辈,只要我们党项以灵州为基地,向西拓展,西掠吐蕃之健马,北收回鹘之精兵,河西将尽人我党项囊中。到时候,我们党项以灵州为都城,以银、夏为东翼,河西为侧后,开疆扩土,国土富饶,兵员充足,何愁党项不能复兴呢?”

大家听了李继迁的分析,都解开了疑惑,觉得非常有道理。统一了党项内部的意见后,李继迁开始了三次攻打灵州的艰难之争。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首次攻打灵州。这次灵州之战主要是为了截断灵州粮道,使灵州没办法从宋朝得到补给。这一年的年初,宋朝为了加强灵州防御,命令洛白守荣等护送粮食40万石到灵州去,并且命白守荣将辎重分为三队,送粮的民夫自带弓箭防身,护卫的士卒列成方阵前进,遇到敌人攻打就各自为战,还命令会州观察使田绍斌率军进行支援。

但是,当时任陕西转送副使的大臣卢之瀚却违抗命令,让白守荣把三队并为一队。导致宋军的运粮队从经过灵州南面的浦洛河时,遭到埋伏的李继迁军队的突袭,结果宋军大败,40万石粮食全被李继迁夺去,这次截粮大战拉开了宋夏灵州大战的序幕。李继迁打败运粮宋军后,立即率师直捣灵州。宋太宗听说粮草被劫,灵州被围,连忙命令灵州周边的环、庆等州的军队前往救援。灵州守军将领窦神宝秘密派人到灵州周边购买粮食,暂时缓解了灵州缺粮的困境,又出兵击败了李继迁的围城大军,保全了灵州。

李继迁首次攻灵之战并没有取得成功。却时刻威胁着宋朝由环、庆等州到灵州运送粮炯的通道。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宋太宗下令宋军五路出击,想一举消灭李继迁。至道二年九月,宋太宗命令李继隆、丁罕、范廷召、王超、张守恩五员大将分别从环州、庆州、延州、夏州、麟州出兵,攻打李继迁。但宋朝五路大军缺乏统一指挥和行动,育目冒险进军,其中李继隆,丁罕两军连李继迁军队的影子都没见到就收兵回营,张守恩遇到李继迁的军队后.不敢主动出击,只有范廷召、王超的军队打败了李继迁的小股部队,获得了小胜。

这次军事行动失败后,宋朝君臣失去了保卫灵州的信心,对李继迁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股放弃灵州、苟且偷安的思想弥漫开来。负责为灵州运送给养的陕西诸州军储、大臣张鉴居然给宋太宗上书说:“灵州这块地方,孤悬塞外,虽然名义上说是西北军事要地,但实际上是中原华夏的累赘,朝廷要守住这块无川之地,必须要竭尽中原的物力来供给,使防守灵州的军队疲于奔命。现在不如把灵州赐给李继迁,让他知道朝廷的恩德,也可以免除百姓繁重的劳役。”宋太宗虽然还想继续解灵州之围,但不久就病逝了。宋真宗继位后,朝野上下放弃灵州的呼声更加高涨,连宰相吕端等朝廷重臣也纷纷要求放弃灵州招抚李继迁,只要李继迁肯称臣,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至道三年(997年),李继迁趁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刚刚即位的时机,第二次率兵攻打灵州,这次攻城又以失败告终。李继迁被宋朝的河外都巡检使杨琼击败于灵州西而的合河镇,李继迁不得不遣使到京请求归降,宋真宗正式任命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宋朝君臣的苟且偷安之举终于使得李继迁羽翼渐丰,成为宋朝西北的大患。

两次攻打灵州的失败,使李继迁看到了宋朝强大的国力,但他夺取灵州的决心并没有改变。李继迁认识到灵州之所以难以攻取,是因为灵州的兵力还比较强大,周围还有很多宋军的重要堡垒,要想夺取灵州,只能循序渐进,一步步地进行蚕食,先把灵州周围的宋军据点全部拔去,再断绝灵州通向外界的一切退路,到那时候,灵州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就算再坚固,也会有攻破的一天。

咸平元年(998年),李继迁不断扫清灵州外围的军事要地,控制交通要道。尽力争取灵州附近党项熟户归顺。咸平三年九月,宋朝新任命的灵州知州、陇州刺史李守恩,度支郎中陈纬等押送粮响到灵州,路过环州北面的荒原时,遭到李继迁大军的伏击,李守恩、陈纬战死,而负责援助粮运的宋将王荣也被击败。宋朝运往灵州的粮炯再次被李继迁夺取,使得运粮之道再次断绝,灵州的处境更加险恶。咸平四年(1001年)九月,李继迁向灵州河外的怀远镇、定州等地发动进攻,定州、保静等灵州河外五城以及清远军等宋军据点全被攻占,灵州成了一座孤城。

危难之际,宋真宗任命自己的得力大臣裴济到灵州担任知州,同时派兵部尚书张齐贤为径、原、环、庆等州安抚经略使,准备对李继迁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但为时已晚。新任命的灵州知州裴济,字仲博,祖籍山西闻喜.是唐朝宰相裴耀卿的第八世孙。裴济性格刚毅,作战勇猛,深受宋太宗赵匡义的宠爱。在太宗征伐北汉和辽的战役中,裴济身先士卒表现出众,被太宗寄子重任。被任命为灵州知州后,裴济率领军民进行屯田,利用黄河水进行农业灌溉,得到了灵州百姓的信赖。但袭济的任命还是没能改变灵州被攻陷的命运。

咸平四年年底,宋朝君臣商量怎样解决灵州危难的处境,朝臣们再次主张弃守灵州。知制浩杨亿认为:“灵州已无法坚守,现在的形势是守城有大害,弃城有大利。”兵部尚书张齐贤也说:“灵州当前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准备在萧关一带建一座城寨,把灵州军民安置在那里。”宰相李沉也说:”如果李继迁不死,那么灵州一定会陷落到敌人的手里,宋朝中一片弃守灵州的投降言论。只有时任陕西转运使的刘综认为如果弃守灵州,那正中李继迁的下怀,宋朝将永无宁日。他主张在灵州南部的浦洛河建军城,用来援助灵州。但宋真宗还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最后总算决定派马步军都虞侯工超为西面部署,环庆路部署张凝为副将,率领6万宋军援救灵州,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时已太晚了。

灵州知州裴济见李继迁率大军把灵州围得水泄不通,连忙率领全城军民口夜坚守。城外,党项大军好像大海一般,把灵州这座孤城围得像惊涛骇浪中的孤岛,似乎片刻都会沉没。望着灵州城外敌军连绵不绝的营帐,裴济不禁连声叹息,知道灵州已经守不住了。连续多日坚守在城墙上,裴济面色惨自,形容枯槁,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一旁的将士们劝他下城休息一会吧。这里我们守着就好。

裴济长叹道:“宋朝诸臣无能,文臣误国,武官怕死,可惜我看不见大宋收复灵州的一天了。灵州四塞险固,土地富饶,朝廷不能遣将守之,将它拱手送给李继迁这个贼寇,党项据有此地,就像猛虎插上双翅,蛟龙潜人深渊,必然会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从今以后,西北一带再也不是大宋的国土了。”众人劝道:“大人,事己至此尽快请朝廷发兵救援才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裴济叹了一口气说:“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说着,他抽出佩剑,往袍子下摆一划,只听“嘶”的一声,袍子被扯下一块。裴济又用刀刺破手指,在_上面写了八个血红的大字:“灵州急矣,请速救援!”写完后,把血书交给一个心腹将校,说道:“你速速乔装出城,把此信送到朝廷。告诉皇上,我裴济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誓与灵州共存亡!”

就在裴济日夜盼望朝廷救兵的时候,宋真宗派遣的王超率领的救援大军却行动迟缓,到了环州就徘徊不进,离灵州还有数百里之遥。裴济在党项军的日夜围攻下,又坚守了数天之久,但救援大军的影子仍未着到。在震天的呐喊声中,李继迁的大军终于突破了灵州的城防,潮水般地涌人了灵州城。城里火光四起,杀声震天,装济镇定地穿戴好自己的官服,率领仅有的儿名随从,英勇地冲向敌阵,战死在灵州的土地上。

正如裴济所预料的那样,李继迁占领灵州后,立即把灵州改名为西平府,开始大建宫室,设立百官,将它作为党项建国的都城经营。从此,夏州李氏由唐末以来名义上属内地王朝的藩镇割据势力,正式向自立的地方割据政权转化,这块土地也由此翻开西夏王朝辉煌的一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