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的机灵、聪慧,要是能超过其他孩子一大截,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提及智商,很多家长就会不自觉将其与一些因素相联系起来,就比如,孩子学习走路较早,那就意味着孩子智商较高。这一说法先前甚是流行,不少家长也是深信不疑,到底能否被证实呢?
针对此,儿科医生也做了相关说明,实际上,每个孩子的正常发育情况都有所不同,孩子的智商高低与走路早晚并没有实质的联系。在此之前,医学界学者也曾做过调查,他们以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0个月左右的月龄就学会走路的宝宝,也包括一岁甚至是还要更晚一些的才学会走路的宝宝,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他们的智商状况没有太大的差别。
因此,可以证实,并不能从孩子走路早晚这一方面直接断定他们的智商高低与否!既然孩子走路早晚并不是由智商决定,那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实际上,我们并不难得出,走路与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如果孩子性格原本就属于不急不躁型,且他们对于学走路这件事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当他们受到周围刺激时,也不会产生太多的“走路”想法。但如果孩子的性格较为急躁,且探索欲、好奇欲较强,他们在遇到新奇事物时,自然也会急着去尝试,而孩子的学步其实也是一件“勤加锻炼即可成”的事情,孩子在经过反复尝试之后,自然也就学会了走路。
当然,不仅仅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还有一点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那便是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如果孩子自身腿部肌肉力量较为薄弱,届时想要支撑起他们的“庞大身体”,还是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相反,如果孩子的腿部力量较强,也就能够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学起步来也会比其他孩子更快、更稳!
另一方面,孩子在不断尝试走路的过程中,他们的腿部力量也会得到锻炼,这给学步提供了正循环的有利条件,也为后期孩子练习走路、跑步稳固了基础!
除此之外,家长们也别窃喜于孩子被自己训练过后能够较早开始走路,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走路早其实并非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一定要让宝宝经历过学习爬行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协调孩子的身体平衡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脑袋发育,同样也是认知提升的手段之一。
相反,如果忽略这一过程,急着让孩子学习走路,孩子的腿型容易因为力量支撑不足而发生变形,到时候O型腿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