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维发展实验学校的教育文化理念

如题所述

1、 总目标:三维发展,爱满天下。2、 永恒主题:百年树木,九年树人。
3、 校风:节约时间做正确的事。
4、 学风:学道习惯,生成智慧。
5、 教风:师道尊重,教道方法。
6、 师风:人师、人梯、人率。
7、 倡导:向学生学习。
8、 校训:行,善行,行之速;知,好知,知之广;思,乐思,思之妙。
9、 核心理念:山高人为峰,人高脑为峰,脑高道为峰。
10、 宗旨:为孩子幸福成长服务,为家长事业发展解愁,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
11、 执照:做人、做事、求知、共处。
12、 定性目标:科学设计,成才之初;三维发展,软性着陆。 面向未来,塑造个性;思维创新,基础先行。
13、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大师,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艺术家创作的是作品,科学家搞的是发明,教师创作的作品是出作品和搞发明的人。
14、 继承传统教育,绝不是回到大师身边,重复大师走过的路,克隆大师。光大现代教育,也不是一味的要把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投到课堂上来,而是要从发展的制高点上起步,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感悟教育的真谛。在此基础上,吸收传统教育的营养,消化现代教育手段的能量,让人的思想翱翔。因时、因地、因人设计出科学的教育方案,并实施之、调整之、创新之。
15、 千里之行携手,万事欲做并脑。
16、 世界给自信让路。
17、 认错需要勇气,发展需要思想。
18、 智慧像雨,不会随时下。
19、 成功之父是成功,幸福之母是心态。
20、 求知求好方法,做人做智慧人。
21、 只有集大成,才能生智慧。
22、 教师是教育之母,教育是人才之母,人才是国家之本。
23、 竞争是教育发展的核动力。
24、 三维人绝不在他人和古人的平衡木上翻跟斗,而是在加宽、加长、加高的平衡木上求新、求异、求发展。
25、 爱岗敬业、爱生如命、厚德载物。
26、 育德、育脑、练能,是三维人的崇高事业和人生追求。
27、 教师有成功的心态,学生就有成功的希望。
28、 再穷不能穷大脑,再富不能富嘴巴。
29、 教师是节约资源的资源。
30、 学问处处有,悟性加留心。
31、 闪电式手脑算,不是算得快如闪电,而是让心智开发速度如闪电。
32、 学校之争在文化,文化之争在校长,校长是学校文化之魂。
33、 言教要和身教有机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教。
34、 养三维志气、骨气和大气,立三维虎风、龙风和慧风。
35、 对任何人来讲,你可以拒绝金钱和权力,然而没有人可以拒绝情和爱。
36、 基础教育的思想库、社会文明的动力站、道德灵魂的修炼场。
37、 人生为一大事来,自己没干好,大家一齐干。人生为一大事去,自己没干完,大家接着来。干大事要有舵手,成大事要有思想。
3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欲做起在手上。
39、 人类进步的足迹,源于手脑发展的轨迹。
40、 开口人生第一声,爸妈爷奶我能行。
41、 天行健,三维靠思想建业,地势坤,三维以道德育人。
42、 悟道、借道、做到,乃三维发展之道。
43、 一般学生要我学,优秀学生我要学,杰出学生要学我。
44、 人才的培养在于理想,人才的成长在于思想。
45、 爱苍天先爱学生,爱大地先爱生命。
爱父母重在生前,爱教育重在树人。
46、 理想越伟大,意志越坚强。
47、 知识的学习没有源头,更没有终结,只有不断地探索。
48、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三个含量:一阅读的涉及面和阅读量;二思考、消化、操作、派生的品质量;三情感投入和心态调整量。
49、 感悟童心,享受教育。感悟师恩,享受学习。
50、 教育的本质:教方法、育人性。
51、 树立理想、磨练意志、学会学习。
52、 学习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习好并非吃苦多,重要的是找到好方法,关键是不断地提高悟性。
53、 不争夏秋不争春,愿随桃李共芳芬。今生只做树人事,无怨无悔善行真。
54、 把童年的快乐,还给童心的孩子。
55、 诚信教育始于童。
56、 我不如你时向你学习,你我一样时我要超过你,我超过你后一定会帮你。
57、 发现和挖掘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及器官的智慧闪光点和潜能,使孩子获得多样性发展,这是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向学生学习!”这是我们陕西省三维发展实验学校刷在墙壁上,印在学校《点石成金报》上,刻在学校碑林的石碑上,写在通向世界八大奇迹—临潼兵马俑的迎宾大道旁的广告牌上及在著名书法家王金明的书法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为什么这句话的使用频率这么高呢?这使我联想到二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一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就是教学相长。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向我校全体教职工提出“向学生学习”的口号,不是想标新立异,更不是想哗众取宠,而只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在爱的奉献、情的投入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倾诉。学生太天真了,同时也太可爱了,给他们一次成功的喜悦,他们就学会了进取;也给第二次成功奠定了基础。给他们一次超越老师的机会,他们就有了自信,会勇于创新。学生的成长需要所有关心他们的人为他们搭建一个公平、公正、超俗的平台。这是新形势下创新教育的需要,更是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
大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论断,其言中喻含向学生学习之意。今天向学生学习不应成为一句空话。记得在给一年级学生上《闪电式手脑算》课时,我用“手语”正在津津有味地给他们讲7+8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时,一位学生向我举手发问:“老师,97+98能不能也用一个动作完成呢?”我诧异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呢?”他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我自己想出来的。我现在就演示给大家看”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我不禁想:一个6岁的孩童,能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一个出乎意料的动作使我在《闪电式手脑算》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我没有被他的动作惊呆,而是被他的动作激活了。“向学生学习”在我的脑海中油然而生。随后我将课堂上发生的这些及自己的感悟告诉了其他同事,通过交流,大家在课堂教学及课余生活中都有共同的认识。
孩子的心田,就如一片充满希望的原野,正像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时经常产生疑问一样,他也可能会想:鸵鸟是鸟类为什么不飞?鲸不是鱼类为什么会生活在海洋中?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的想法会超过老师?只要引导到位,孩子的创新意识、奇思妙想就有可能超过我们成人,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就是保护我们民族未来的创新公民。
那么,向学生学习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向学生学习就要先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感悟童心,学习学生率真、友善、进取、执著等天性,把学生看作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有句话说地好“成功之父是成功,幸福之母是心态”。用学生的目光从世俗的红尘里学着找回曾经的梦想,然后从梦想到计划去实施,才会有创新的成功。地有多大,理想就会有多大;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仔细想想,我们成人不是缺少梦想,而是被面子、条件、环境、利益和暂时的困难及传统的世俗的“定势思维”紧紧地束缚了手、脑、脚。
感悟童心,享受教育。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如能冲破已有的不正确的思维模式,把“行,善行,行之速;知,好知,知之广;思,乐思,思之妙”的德、智、能三维教育推崇落到实处,把教育从经验转向科学,中国的教育必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师道尊重,学道习惯”、“向学生学习”、“学习是最好的福利”等三维教育文化,才会久远存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