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成年后过得怎么样

如题所述

萧红,原名张廼莹,我国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萧红的人生是悲剧性人生,一生短暂,充满苦难,情路坎坷,英年早逝。萧红写道:“孤独的内心,孤独并无所凭据……”这如同她给自己一生所下的断语。“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这是萧红的记忆,也是她的自我写照。
一、萧红的性情
谁能绘得萧红影?这是聂绀弩先生悼念萧红时写下的诗句。萧红的命运是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不仅童年充满着寂寞荒凉的回忆,成年后在追求情感的路上也屡屡受挫,她的生命过早地在战乱漂泊中夭折了。在她的漂泊岁月中,就像她在散文《饿》中所写的,“只有饥饿,没有青春”。在朋友们的记忆中,她总是苍白瘦削,早生华发。萧红说:“我这一生,是服过了毒的一生,我是有毒的,受了害的动物,更加倍地带了毒性……”女友白朗说萧红是个“神经质的聪明人”。她有忧郁、沉默、孤独的一面,跟朋友相聚也颇能尽兴尽欢,抽烟喝酒,聊天唱歌,样样拿手。丁玲对她的“少于世故”、“保有纯洁和幻想”的印象很深,也看出其稚嫩、软弱。耽于幻想、沉溺感性的人,往往冲动而不计后果。萧红有过两次没有爱情的生育苦痛,生活的窘困,情感的挫折,几乎关涉她生命旅程的每一腾挪,萧红曾对朋友说,自己一生走的是败路,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萧红挨饿,受冻,贫困,在饥寒交迫中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强意志。文艺批评家李健吾在《咀华记余·无题》中写道:“最可怜”的萧红“好像一个嫩芽,有希望长成一棵大树,但是虫咬了根,一直就在挣扎之中过活……”。
二、萧红的为文
萧红是回忆型作家,作品自传性很强。萧红的小说叙说,是她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亦是她悲剧人生的心灵倾述与真实写照,她靠自己的天分和悟性,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抒写着女性的生命与情感的痛苦命运,显示了她凄苦、忧伤的悲凉心态,女性的情感和命运是她思索的核心问题。萧红几部经典之作,大多将表现女性的不幸命运和悲惨遭遇,作为主要描写内容,写出了她对人情、世情、自然之情幽细、深刻的体悟和观察,如鲁迅所言“已经力透纸背”。在萧红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既是她短暂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也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尤其1940年1月到香港后,完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和《马伯乐》等百年传世经典,显示其思想艺术的成熟。
1934年6月,萧红创作长篇小说《生死场》,萧红的写作风格在《生死场》已基本奠定,《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着名左翼作家之林。胡风先生评价《生死场》说:“真实而质朴,在我们已有的农民文学里面似乎还见过这样动人的诗篇。”、“这是用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飘着光带,在女性作家里面不能不说是创见了”。鲁迅在《生死场》的序里称赞道:“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三、萧红的情感经历
萧红人生跌宕起伏,情感屡受挫折,但她的心灵和对于生活的坚定意志从来没有被平庸的生活所侵蚀。
(一)萧红与萧军
萧红与萧军三次离合,最终离开。两人婚外同居五年多,萧红后来在《商市街》和《桥》等散文集中,也写了二人生活的一些片段。这段被萧红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8
成年那年,祖父去世了,祖父是她在家里唯一给她温暖,她十分悲痛,对这个家也没有留恋。 第二年父亲让他辍学,订了门亲事,从那时起,她便逃离这个家
第2个回答  2016-03-18
某日,A夫妇邀请了三对夫妇来吃饭,他们分别是B夫妇、C夫妇和D夫妇。用餐时,他们8人均匀地坐在一张圆桌旁,且只有一对夫妇是被隔开的。现在已知:1.A太太对面的人是坐在B先生左边的先生2.C太太左边的人是坐在D先生对面的以为女士3.D先生右边的人是位女士,她坐在A先生左边第二位置上的女士的对面问哪对夫妇在安排座位时被隔开了(づ ̄3 ̄)づ?3月19日uc手机浏览器有惊喜~
第3个回答  2016-03-18
不好,一生道路坎坷
第4个回答  2016-03-18
黄金时代里不是有吗 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