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怎样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如题所述

敬畏自然
作者:初苏华
(2019年8月26日)

天地即自然,天地万物成自然。
自然运行规律有序,自然万物协调平衡,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生命来自于自然,命运取决于自然,自然养育万物,人以自然为本。

(一)人是自然的,人依存于自然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生来是自然的。人体的气血运行,机能作用,与天地日月的运行是相应一致的,是属于同一规则和原理;人的肌体和器官功能,也是与自然界相配相应。可以说,自然大天地,人体小天地。
《黄帝内经·素问》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就是说,自古人与自然界相通相合是生命的根本,其本于阴阳。在天地之间,南北东西上下之内,无论是九州大地,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之气,都与自然之气相通。其生是五行与五脏相应,其气是天、地、人三气相合。如果经常违反与自然的相应相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这就是寿命的根本。因而,顺自然者生,逆自然者亡。
人的生命机体和生命活动与自然息息相通,表现为自然的状况和运行,人是自然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欲望和放任而使人变的不自然,因而改变了人的自然寿命。
自然的人属于自然,与大自然密切关联,是大自然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是一个超凡的认识。这个认识可以理解为:天与人共生合一;天与人相映合一;天与人和爱合一;天与人本原同一而合一;人合于天而天人合一。
自然的人依存于自然,也就是说,人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服从于大自然。人是以自然为本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人类在自然的孕育中演化成长。自然而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是大自然为人类创造的自然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命依赖于大自然,人类无法脱离大自然而生存。
同时,人服从于大自然,人随自然状况而变。自然纯洁,生命纯洁;自然浑浊,生命浑浊;自然正常,生命正常;自然异常,生命异常。自然境况决定了人的境况,这就如俗话所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依存于自然不是被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主动选择或创造有利于生命生存的自然环境。
比如风水,就是利用大自然的气理,主动选择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气是万物本原。人属于自然,人之气行,随自然之气而行,因而,风水状况,就决定了人身之气的状况,也就决定了人的命运状况。风水的核心,不是去毁坏自然生态,而是通过认识自然生态,选择气聚或气旺的优良自然环境,避开气散或气衰的恶劣自然环境,改善人的生存命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自然有灵,惩恶祐善
自然界是一个生命的世界,天地万物皆有灵。所谓“灵”,是为生命之灵,精神之根,本原之气能。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有生命的。
大自然作为自然万物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生命机体。大自然也是有灵的。
有灵即有情,有情即有义。
大自然虽然万千物种,千姿百态,尽管神奇莫测,千变万化,但实际上,其内在的本源都归结为一个规律有序运行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涵括大自然万事万物;这个能量场,与大自然万物之灵关联感应;这个能量场,调节保持大自然万物的生态平衡,即平衡大自然万物活动所产生的一切不平。因此,大自然的情和义,是其能量场平衡一切不平的作用表现,是其平衡作用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其生命之灵的自然性情,实际的表现为惩恶祐善。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因而,所谓“天道”,应该就是自然之道。天道的作用,是通过大自然的能量场实现的。所以,老子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有谁能置身于大自然之外?有谁能逃得脱大自然能量场这张恢恢法网呢?
人处在大自然之中,必然与大自然能量场密切关联,人对自然的任何行为,大自然都不是静默地承受,都会得到大自然的应有回应,一切都是有来有往的,而且一切来往都是平衡的。任何人事,无一例外。大自然的这种回应,是能量场的回应;能量场的回应,是改变人的命运的回应。因而,大自然之灵,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神灵”吧。
天地有情,自然有义。
因此,你怎样对待自然,将会得到自然的怎样对待。善待保护自然,即是善待保护生命,就是行善积德,会得到自然的善待保护;破坏损害自然,即是破坏损害生命,就是做下恶行,将会得到自然的惩罚。
因而,你怎样对待自然,就将会得到怎样的命运。对待自然的好坏善恶,决定了应有的吉凶祸福。大自然通过其能量场,感应每个人的行为善恶,平衡每个人的生命得失,从而体现公平正义,实现惩恶祐善。所以,保护自然者,有福;破坏自然者,有祸。
从风水的角度看,破坏自然环境,就是破坏了自己的风水,使自己成为衰气之身,不论到了哪里都不会有好的风水,即使在其他地方有意选择了好的风水,也是不会长久保持的,其结果,非但不会借助风水得利,反而产生的不利因素会更多。反之,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改善了自己的风水,好运气将伴随而来。
如果我们注意追踪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破坏自然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的人,或许可能一时得利,但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其结果所及,或本人,或家庭,或子女。保护自然环境的人,可能一时吃亏,但最终都会有好报。
实际上,人生的消费,尽管多种多样,都归结为对自然资源的消费。一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人生的消费消耗,都是对自己命运定数的消费消耗。可以说,一个人命运的定数,实际是他消耗使用自然资源的定数。一个人,毁坏自然,污染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实际是在加速消耗自己的命运定数,是在折损自己的命运,那么可想而知,怎么会有好的命运结果呢?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的命运定数,与其拥有的财富没有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财富的多少,并不表示其命运定数的大小。在大自然的能量场中,只有平衡法则,没有市场定律。比如,破坏自然取得财富,实际是减损命运定数;保护自然损失财富,却是增益命运定数。比如,生活节俭,是节约自己的命运定数;奢侈浪费,是加速消耗自己的命运定数。所以,人生消费,一切节约都是节约自己的,一切浪费也都是浪费自己的,这与拥有多少财富,是用谁的钱,没有关系。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拥有财富,不是可以挥霍的资本,而是人生的责任,是如何对人类、对社会有效用好财富的责任。

(三)敬畏自然,珍爱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大自然生命运行和维护自然万物生命活力的坚强力量,就是敬畏大自然保持自然万物平衡有序的神奇机能,就是敬畏大自然惩恶祐善的不可抗拒的坚定意志。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也是很脆弱的,不是人类能够改变多少自然,而是自然怎样改变人类的命运。比如,人类行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只是大自然微小的一种自然变化,或者只是大自然神态的微小自然改变,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生存环境的严峻改变。实际上,人类只能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是在生死边缘求生存。
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改变,实际上都是在改变人类自己。任何自作,都是自受。且不说人为挑战生存底线,只要是人为作用使自然形成的不自然,都会使人形成相应的不自然。比如,河流筑坝,会影响人的气血流通;生态平衡破坏,会影响人的心态平衡;自然环境恶化,会使人的健康状况恶化;等等。因此,人类对大自然应始终心存敬畏之心。
首先,敬畏自然的根本要求是遵循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内在根据,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是敬畏自然的根本要求。
遵循自然规律,就是对自然的改造利用,要顺应自然规律而改造利用自然。
人改造利用自然,不能是破坏自然,不能是毁坏自然生态,而是按自然规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应自然而利用自然。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改造利用自然,才能创造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
例如,战国末期,秦国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都江堰,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典范。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离碓和宝瓶口联合运用,根据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岷江的洪水、枯水流量,分流调水,顺势而为,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遵循自然规律,就是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尊重生物优化的自然选择。
自然法则不认可自以为是。不符合自然的产物,必然会有不自然的后果。任何超自然的、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或许开始或者一时能有些得利,但往往都将得到完全不同的的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比如,剖腹产。现今剖腹产已成为孕妇生产比较普遍的方式,这不是一种自然的生产方式。除非万不得已,不应采取剖腹产的方式。因为有些人生的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出生是人生第一关,也是人生的第一经历,在孩子出生的经历中,母亲带给孩子的勇敢和坚强会伴随他的一生。或许剖腹产出生的孩子需要补的人生课程会多些。
再如,食品转基因。食品制造者设法用遗传技术去控制各种不同食品中的基因,以便延长它们的储藏寿命,增加它们的产量,增强它们对害虫的抵抗力等。用人为改变生物遗传密码,代替渐进适应的自然选择过程,人为改变已经演化了几百万年的生命生存的自然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基因的人为拼接,改变了食品的自然状态,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吸收生命生存必需的、自然食物应有的(我们或许无从知道的)自然能量和自然生命信息,因而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力,或者可能会造成人体生命力缺陷。这种影响或许像这样的场景:在一个长期保持良好的协调运行的组织中,某一天,在一些岗位(甚至是关键岗位),突然换上来一些牛头马面、思维怪异的人,并且这些人还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这时的组织运行状况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散伙。
从自然之理来看,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应该是必然的,实际的影响只有在生命演化中才能逐渐得到证实。应该知道,推广转基因食品必须负的责任是巨大的。
遵循自然规律,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要顺应四季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说明了,阴阳消长、四季变化是自然循环规律,人的生命活动顺应其规律变化,是生命生存的根本。同时也说明了,人生“得道”并不难,顺应自然即可。
其次,敬畏自然的实际行为是珍爱自然。
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然。如果比喻再形象一些,要像女士珍爱自己的面部皮肤一样,珍爱自然。
一是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这个环境是万物自然的生态系统;这个环境神秘而精妙,复杂而协调,是人力所不能企及的。
保护自然环境,应是每个人、以及社会每个组织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保护自然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生命生存的切身利益,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力。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保护自然环境,使之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是大自然生态多样性平衡的保证。大自然万物有着相生相克的依存关系,同时,自然万物内在密切关联互动。物种的多样性,是大自然物种生命信息交流的多样性,是维护物种生命活力的多样性。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人类生命的活力和繁衍能力;反之,则会衰弱。
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真正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国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更何况,保护自然环境是利益于众生的大善大德,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可谓一本而万利,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珍惜节约自然资源。
大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发展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取用不尽的,如阳光,空气,引力等,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要珍惜感恩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赐予。
虽然大自然资源丰富,但人类可以使用的自然资源却应是有限度的。这不仅是因为可开发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度的,更是因为开发使用资源对环境影响的承受限度。因此,在大自然中,人类可使用的资源应该是有定数的。只有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类才可能更持久地延续发展。
对每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节约,就是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和节约;浪费自然资源,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浪费。每个人命运定数里的资源,是其生命资源。金钱买不到生命资源,金钱也不能衡量生命资源。
例如,生活节俭,节约了资源使用,既保持优良品德,又节约生命资源。
例如,奢侈浪费,虽然是花自己的钱,却是浪费生命资源。
例如,用公款大吃大喝,虽然没有花自己的钱,却是浪费生命资源。
再如,商品过度包装,对商家来说,自己没有掏腰包,但却是浪费资源,增加社会成本,这样做对人对己都不利。对于商品,必要的包装是善,过度包装则另当别论,有关商家应有所认识。
三是注重维护自然本色。
自然本色,就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状态。例如,山川河流的自然状态;动物植物的自然形态等。
大自然鬼斧神工,精巧神机,自然状态虽然自然拙朴,自然形态虽然形状各异,但实际都精妙绝伦。我们能够做到多少?我们能够认识理解多少呢?
除了人类必要的生存占用和建设需要,我们应尽量维护自然河流山川的自然原始原貌,维护自然状态,维护自然之美。可是,往往有些人自作聪明,在自然原貌环境中添加一些人为的东西,显得俗气多余,其实际行为是浪费和破坏。
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应谨慎规划,从紧控制。在一些地方,为了眼前一点经济利益,大搞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挥霍几千年积累的自然财富老本。应该明白,千万年形成的自然风貌,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不是属于哪个地方或哪些人的,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保护。因此,应控制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即使开发,也应精心规划,谨慎动工,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损害,留些原始给后人,留些资源给子孙。

敬畏自然,既是一种理性认知,也是一种行为要求,更是一种生存告戒。大自然对人类已经够宽容的了,人类真的是智慧生物吗?那为什么在不断地做着伤害自己的事情呢?人类真的是在生存发展吗?那为什么在不断地损害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呢?大自然对人类的蒙昧幼稚会失望吗?会考虑重启一下地球模式吗?留给我们人类的机会可能不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有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届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畏惧”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与自然球的和谐的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5
人是自然的,人依存于自然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生来是自然的。人体的气血运行,机能作用,与天地日月的运行是相应一致的,是属于同一规则和原理;人的肌体和器官功能,也是与自然界相配相应。可以说,自然大天地,人体小天地。
《黄帝内经·素问》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就是说,自古人与自然界相通相合是生命的根本,其本于阴阳。在天地之间,南北东西上下之内,无论是九州大地,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之气,都与自然之气相通。其生是五行与五脏相应,其气是天、地、人三气相合。如果经常违反与自然的相应相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这就是寿命的根本。因而,顺自然者生,逆自然者亡。
人的生命机体和生命活动与自然息息相通,表现为自然的状况和运行,人是自然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欲望和放任而使人变的不自然,因而改变了人的自然寿命。
自然的人属于自然,与大自然密切关联,是大自然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是一个超凡的认识。这个认识可以理解为:天与人共生合一;天与人相映合一;天与人和爱合一;天与人本原同一而合一;人合于天而天人合一。
自然的人依存于自然,也就是说,人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服从于大自然。人是以自然为本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人类在自然的孕育中演化成长。自然而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是大自然为人类创造的自然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命依赖于大自然,人类无法脱离大自然而生存。
同时,人服从于大自然,人随自然状况而变。自然纯洁,生命纯洁;自然浑浊,生命浑浊;自然正常,生命正常;自然异常,生命异常。自然境况决定了人的境况,这就如俗话所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依存于自然不是被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主动选择或创造有利于生命生存的自然环境。
比如风水,就是利用大自然的气理,主动选择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气是万物本原。人属于自然,人之气行,随自然之气而行,因而,风水状况,就决定了人身之气的状况,也就决定了人的命运状况。风水的核心,不是去毁坏自然生态,而是通过认识自然生态,选择气聚或气旺的优良自然环境,避开气散或气衰的恶劣自然环境,改善人的生存命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