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顺序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而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殿试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扩展资料:

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0
等级顺序见下面:
县试,取得童生资格,即社会承认你为读书人。府试,取得秀才资格,这是成为读书人的标志,取得秀才后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秀才可以参考,也可不考。乡试,一省考试,考中极为举人,可以称为老爷,具有做官资格。会试,进士初选,考中极为贡士。殿试,皇帝监考,合格者为进士(一甲),另外二甲为同进士,三甲为赐同进士,真正的进士为一甲。头名状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
排名情况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
第2个回答  2023-06-24
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试是古代最低一层的考试,它是士子们入职做官的门槛,一般来说,县试皆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其每年一考,考试的时间在每年的阴历二月。县试考试通过的士子,就有了参加府试的资格,而考中县试的士子,则被统称为童生。
府试是由考生所在地的知府主持,其每年在阴历四月份举行,府试通过的士子,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院试是县级考试,由学政主持,其每年在阴历七月举行,通过院试的士子就可以进入官办的府、州、县学学习。
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级别最高的考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每三年一次,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每三年一次,在阴历春季举行,因在春季的二月份举行,所以又称为春闱。
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会试合格的士子在四月参加殿试,因在宫殿举行而得名。
通过殿试的士子获得了进士的身份,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