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亲近也不疏远的成语

如题所述

表示不亲近也不疏远的成语是若即若离。

词汇:若即若离

拼音:[ ruò jí ruò lí ]

释义:若:好像;即:接近。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拓展资料:

造句:

1、他俩的关系再不像以前那样若即若离了。

2、她的性格比较孤僻,与人若即若离,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3、他们相识将近两年了,但她对他的态度若即若离,使他苦恼极了。

4、一只蜻蜓在池塘的荷叶上若即若离地飞来飞去。

5、他对她始终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令她不知如何是好。

6、他们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

7、自从他当上县长后,我就和他保持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9
表示不亲近也不疏远的成语有若即若离,半推半就,半真半假,明推暗就,不即不离。
1.若即若离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释】:若:好像;即:接近。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边跟随,若即若离,并不言语。”
【示例】: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2.半推半就 [ bàn tuī bàn jiù ]
【解释】: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示例】:与其学那俗态,~,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3.半真半假 [ bàn zhēn bàn jiǎ ]
【解释】: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出自】: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示例】:刘老义们~地喊叫着不让他们逃,还故意打了几枪,然后带着余下的一部分转回大庙。
◎姚雪垠《长夜》第二十六章
4.明推暗就 [ míng tuī àn jiù ]
【解释】: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
【出自】:清·李渔《慎鸾交·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5.不即不离 [ bù jí bù lí ]
【解释】: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自】:唐·罽宾《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示例】: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的态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31
若即若离 【近义】敬而远之、貌合神离
【反义】亲密无间、亲如骨肉
【释义】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用例】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7-31
若即若离,不冷不热,二选一吧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