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要在深圳读书好还是在老家读书好?

如题所述

我们家娃两岁带来深圳,在宝安上的幼儿园。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来到南山。刚来时没想过能上公立小学,因为我们没房,没户口,而且当时社保也没办。也没指望能上深圳的公立学校。后来看邻居家潮州的几个小孩都能上公立学校,各方打听之后,趁着儿子上大大班那年把所有规定的证件都办齐了,整整一年时间,我就提心吊胆,各种奔波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能上个公立学校。最后当时是录取上了。

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他所上的小学是九年制的,所以不担心初中能不能上。我现在担心的是高中到时能不能上到公立。说是深户和非深户上普通公立高中分数线差很多。孩子现在低年级成绩还不确定,目前是在班上前五。我们非深户,目前为了孩子上高中准备把我的户口迁到深圳,老公的不急,孩子可以随迁。但是我们没有房产,学历也不够,社保倒是有将近五年了。现在是准备积分入户,分数算下来按目前政策还差十分,唉不知道怎么办。虽然说离孩子上高中还有好几年,但是还是想早早做准备,不想让孩子回老家读,毕竟一直在深圳生活。朋友,生活圈子都在深圳,回去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我们自己做点小生意,现在也没打算过要回老家。

有没有朋友有快捷方式入户的可以私我

做为一位在深圳连续当了10余年班主任的老师,对你的这个问题真的深有感触。这两天,学生正在填中考志愿,不少学生的压力真的很大。在深圳,想要考上所谓四大名校,八大名校的难度,不亚于高中考上重本,考上知名学府的难度,考上公办高中也不容易,竞争,真的很激烈。

今天刚好带初三,这是我连续带的第六届初三学生,回想起来,真的令人感慨。身为一位班主任,我同情自己的学生,他们真的很累,而且似乎越来越累。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减负和减压,真的很有很必要。

现在中考科目越来越多,从初二开始,学生参加地理生物会考(与中考录取挂钩),之后有英语听说中考, 体育 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中考,最后的语数外物理化学 历史 等科目大考,加上 体育 模拟考,听说模拟考等,初三最后一学期,几乎都在“中考”,一个中考被分割成了几个中考,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当然会不断增加。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我不知道内地的中考是什么样的,所以不敢妄下结论哪里的中学生更苦更累。不过,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抱怨几句,但得告诉孩子,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现在无处不充满竞争,今后还有高考,还有毕业找工作等等,都会面临竞争 ,所以逃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勇敢地面对,同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真的非常重要。虽然我心里也很同情学生,并且会适时地减轻一些学生的负担,但更多的时候,我也只能鼓励自己的学生,不要总是唉叹埋怨,要直面竞争,当别人奔跑的时候,我们不能闲庭信步。

压力,在哪里都会存在。我希望中考能简单一点,但事实上,中考科目可能还会不断增加,老师和学生的压力或还会加重,我们能怎么办?努力,才是硬道理!

我个人认为孩子必须带在身边,我是绝对不会让我儿子当留守儿童的,见过太多留守儿童,太可怜了。

无论是再好的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都代替不了爸爸妈妈,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就不该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生孩子。

我的两个哥哥当初也是留守儿童,有一次真是印象深刻。我爸在剧团工作,我们几个月回家一次,记得有次回去,大半夜的冬天,我大哥病了,他最馋了,我想着带回去的零食,我大哥肯定第一个吃,但他没吃,只是躺在床上然后掉眼泪,我二哥不爱吃零食,但是那次吃了好多,很委屈的吃着,眼睛红红的。

我观察过很多留守儿童,看起来过的都不错,爷爷奶奶宠的无法无天,好吃的一大堆,爸妈寄来的玩具一大堆。那些留守儿童的背后,谁去看过?

在邻居家玩,小朋友们有点小争执,别人孩子都有妈妈袒护着,留守儿童没有。别人孩子幼儿园亲子活动有爸妈去参加,留守儿童没有。别人孩子周末爸妈陪,留守儿童没有。别人受了委屈扑进妈妈怀里撒娇,留守儿童也没有。到了一二年级,别人爸妈可以有效的辅导功课,签字检查作业,留守儿童也没有,可能他们的爷爷奶奶认字都有限的,很多留守儿童被邻居看不起,爷爷奶奶不在身边时,他们会被某些亲戚或是邻居孩子欺负,亲眼所见。

大部分留守心理 健康 容易被忽视,没有安全感,容易叛逆,容易做坏事引起父母关注,容易造成性格缺陷,这是事实吧?

我儿子也在深圳读书,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在深圳读的,压力大高消费是肯定的,我是觉得既然生了,就努力给他最好的教育,努力的把孩子带在身边。大人吃点苦受点累怕什么?给孩子一个好点的学习环境,好的教育,也是父母应该做的。

建议经济条件不般般的情况下不要生二胎,生了也是害了孩子,一个孩子好好培养,比穷养两个累死累活的强得多。

我们是房奴加孩奴,我是90年,我老公89年,我们无论是房子还是孩子都没有让老人帮过一下,一直都是我俩带着孩子在奋斗着,在外面朋友也不多,压力可想而知了。

生下了就要负责,不到万不得已生活不下去的地步,就不要让孩子留守。

纯属个人观点,勿喷!!!

我的小孩也是在深圳,从一出生就带来了深圳,数数也有八个年头了,带到三岁的时候就送去了幼儿园,幼儿园是只管中餐和午睡,早上七点送去,晚上六点去接,每天都是早上起来买早餐给她,然后就送去,学费是三千二百元,到了晚上下班才去接回来,每天就是这样,忙忙碌碌的,一晃幼儿园毕业了,学费不是最愁的事,在深圳这里,学位特别的紧张,而且也是要很多证件,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找学校真的很折腾人,后来再努力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所私立的学校,肯收,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二年级的学费也是3200,而且每天晚上还要补导她,写作业,不管成绩学习好与否,最主要的是能够留在身边,能陪伴她长大,不想让她的童年,缺失父母的爱,想想这几年的时光下来光学费也花了好几万,

如果留在老家,没有人看管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让爷爷奶奶带,或者外婆外公,毕竟是隔辈的,思想和教育都不一样,最关键的还是,父母他们身体也不怎么好呢,还有一大堆的农活,要忙,他们自己本身也怕照顾不过来,所以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

尽量创造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吧。

说两个例子。

朋友家的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都是跟父母待在一起的,一直是个很开朗的孩子。等上小学,夫妻俩觉得孩子以后还是得回去高考,早回去比晚回去好。所以从小学开始,孩子在老家上,他们夫妻俩留在城市工作。

尽管每天也通电话,周末尽量回去陪孩子,可是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变化非常大。

原来爱说爱笑,自从回去后就变的沉默,不爱说话,跟着老人很多想法也无法接通,玩也玩不到一起去,后来孩子只要回家就是玩手机,打 游戏 ,对老人的话也经常无暇搭理,自立能力仿佛也变差了。(当然这也不排除老人替孩子做的多了。而且老人无法做到像父母那样在管理教育方面的张弛有度。)

第二个例子,一个孩子在2岁时被送回老家,整整一年,父母也是只能周末抽空回去,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和关爱的年纪,父母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可是当3岁多,把孩子接到身边时,孩子一方面极度没有安全感,一刻看不到妈妈,就会像被抛弃一样大哭;无论走到哪里,玩什么,一样要跟着妈妈一起,不敢松手,不敢放开玩。上幼儿园后,也不太会跟同学相处,人少时还稍能玩一下,人多了就会不知所措,总是很拘谨。

孩子安全感缺失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甚至是长大之后的方方面面。而孩子性格方面的改变更会影响他一生。

所以,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吧,孩子并不在乎吃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他更在乎的是跟父母在一起。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她很早就在深圳工作,后来回家生二胎,修养了一段时间,老公继续在深圳打拼。

今年,她的大宝正好读小学,在此之前一直是在老家读幼儿园的,二胎满月之后,她就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来到了深圳。

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宝找学校,公立的进不了,就找私立,几千块一个学期谁说不心疼呢?但为了大宝能有个读书的地方,只得接受。

第二件事就是给自己找工作,生二宝之前,是辞职回老家的,再次出来就得换工作,在大城市养着两个孩子,压力大着呢。

另外,还有帮忙带二宝的婆婆,也要照顾好,各个方面都需要开销,两口子要累垮了,说要是在老家就会好很多。哎~

所以,你如果真的想把孩子接到深圳,就要做好各种准备。我们一定不要苦了孩子。

小孩的教育问题使银多在深务工的父母。 一个头痛的问题

我也两个小孩在琛圳读书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一直是公立学校,大的初一,小的四年级,学习成绩也只能算中上。今年想转回老家去读,在外面读压力了。虽然是公立免费的,回老家也不用多少钱 。只是回去读的话小孩到了判逆心理时期,很容易学坏。在父母身体呢又好些,现在我也很纠结。读书有没有出息只 能靠他自己。我是希望读的好的话长大了做个对 社会 有贡献的人,不要做对 社会 有危害的 人。

在深圳教育的师资资源,硬,软件设施比内地要强些。如果回老家去读的话,其实我老家的教育也是可以的,像去年上北大,清华的除了省会长沙暂了四大高中,湖南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以外就是,常德的石门一中,桃源一中了。桃一中录取的人数排名第六。在省内也是不错的啦。当然一个小县城不能跟外面的大城市比呦。这样只是显示老家的教育也是不错的。在外面呢课余的节目丰富些。压力也是不用说。

我孩子在福田读私立学校的小学部双语班(学校也有国际班),选私立也是因为我们证件不齐,在经历了幼儿园大班最后一学期的纠结和实地考察,我基本把住的附近我们有可能读的学校都访遍了,最后选这个学校是孩子爸爸的主意,需要有家长接送所以就近原则为主,孩子小还是需要适当的开阔眼界,有一定的 社会 体验,在能力范围之内,找个自己能负担的学校先读,然后再补办证件,证件都办好,积分够了再转入公立学校,学校再好也有学不好的,反过来也一样,回老家读文化课肯定比深圳教的多,但是我们老家三年级才教英语,深圳一年级就有,我孩子二年级开始有英语写话(公立学校现在英语教材还是口语读的过程)话题扯远了不要喷我,反正我觉得能在这边读要比老家好,再说高考制度,假如您孩子在上小学,高考起码还有8年左右,以后的政策会怎么变谁也不知道,但是会越来越开放这是肯定的

这个是我以前要考虑的问题,不过现在都解决了。我连带我和深圳的家一起打包回我们小县城了。

16年底回来,算算也一年半了。孩子3岁的时候在深圳没去上学,因为没有人给带,自己上班老公在家做外贸,时间上比较自由。本以为这样打算到小孩3岁半 就送去幼儿园,但是男人带孩子的过程简直无法想象。我一回到家孩子就抱着我的大腿不松手,其中的辛酸泪只有自己知道。后来尝试把孩子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了2个月(过年留家中),然后我们又回到深圳上班,期间日思夜想,时常忍不住莫名就哭了。再后来咬牙接回深圳,看到孩子第一刻,更是没压住心中欢喜的心情,毫无防备眼泪直淌。我泪的是,我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是看到了所有留守儿童那种眼神和城市孩子活泼好动的强烈对比。黑了,但胖了(家里吃的相对天然有营养);拘谨,变的不爱说话。那时,心里就有种无比的愧疚感。如果送去学校, 他一时半会根本无法融入,那时候刚来深圳还说着一口的家乡话。如果真的送到深圳上学,我们的负担也是相当的重,因为我们老家有一套月供房,深圳有月租,平常生活开支,一个月少说也得1W,深圳幼儿园1学期也至少1W。而我们,总共也才1W上下的收入。而且送小孩在深圳上学,还有个接送问题。思来想去,最终带孩子在深圳过了半年,年底决定回了我们小县城。

回来后,我们刚开始无法适应,因为没有人脉,没有资金。好在过完年,慢慢的有了好的小生意齐心合力的做着。现在想想,还是很庆幸回来了。至少,孩子在我们身边,看他成长,看他闹,我想这比我们挣多少钱都开心快乐!

16年刚来深圳时带儿子一起上了半学期幼儿园就跟着外婆回老家了,回家上了一年,我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因为从出生到5岁一天都没有离开过我。而且老人宠孩子,真的对孩子不好,一年的变化就非常大。所以我说了无论如何我要么带孩子过来上小学要么我回家带孩子。最后我老公也不想异地分开,公立学校申请不了,房东不给办租赁合同,最后选择了离家近的私立学校。好在我们都有社保,每学期都有补贴,也没有花到多少。就是学校比起什么排名学校差了些,但是我觉得孩子上学也得看他自己的努力。学校太好的,跟其他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他的压力也大,我们家长压力也大,甚至会引起他的自卑。重要的是在一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